史话》长城抗战消失史书 忠烈祠被毁(徐全)

第二十六军忠烈祠。(图文:徐全提供)

参加长城抗战的不仅有赫赫有名的国军第二十九军大刀队,创下南天门大捷的中央军,死守榆关的东北军,更有曾经改编自北洋直系武力的国军──第二十六军,也曾在长城抗战中牺牲报国。但为纪念他们而修建的忠烈祠已经被毁,因而这段历史也消失在了今人的史书中。笔者偶得该部当年编纂的《陆军第二十六军抗日剿匪阵亡将士纪念特刊》,读罢其内容,遥想国军转战南北,颇有哀戚之感。

脱胎北洋直系 国军战史无役不予

国军第二十六军由国民五军改编而来,属于北洋直系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之后,该部成为北伐军的一分子。北伐胜利后,因国军内部无法就编遣达成一致,中原大战爆发,第二十六军军长萧之楚率领之第四十四师通电宣布拥护南京国民政府,未有追随旧长官冯玉祥讨伐蒋中正,反而参与对阎锡山、冯玉祥部的讨逆作战。1933年3月,下辖国军独立第四旅和第四十四师的陆军第二十六军在河北正式组编,随即参加长城抗战。完成长城抗日行动后,该部后南下湖北参与围剿中共红军。

民国26年对日抗战爆发后,第二十六军的第四十四、第七十六两个师,在第三战区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统领第三十二师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1月,第四十一师并入,参加随枣会战。1940年5月参加枣宜会战。1941年9月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后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1942年5月参加浙赣会战。抗战时期,国共摩擦不断,第二十六军于1944年3月闽北、江山一带对中共武装作战。1944年4月参加长衡会战。同年十月,该部下辖第四十四、第四十一两师参加桂柳会战。1945年初增辖第一四九师参加湘西会战。对日抗战胜利后,该部进驻湖南芷江、衡阳。

巍峨雄伟:消失的第二十六军忠烈祠

第二十六军在1934年驻防湖北安陆期间,在当地修建忠烈祠纪念该部阵亡将士。因为频年参与剿共抗日,忠烈祠中建立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和剿匪阵亡将士纪念碑。忠烈祠牌楼额语为「浩气长存」,落款人是蒋中正。两侧为「精忠」、「报国」。联语为「为威武靖国萑符百战殊勋昭汉水,精忠报党国千秋浩气护燕云」。牌楼背面额语是「英气凛然」,题款人为何成濬。两侧额语系「碧血」、「丹心」。联语为「遏寇虐用逖蛮方尸当裹以马革,执干戈而卫社稷死有重于泰山」,题款人为朱培德。

「忠烈祠」三字匾额由第二十六军时任军长萧之楚题写。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写匾额「精诚卫国」;汪精卫题写「怆怀壮烈」;何应钦题写「江汉英灵」。忠烈祠正殿内有阵亡将士之灵位。神龛两侧之联语记录是「碧血丹心忠烈昭日月,秋霜春露俎豆永馨香」,题款人是「萧之楚率全体官兵敬献」。

忠烈祠碑记石碑,额有青天白日徽,下刻「忠烈祠碑」字样。碑记由军长萧之楚撰写,全文如下:

「陆军第二十六军建立忠烈祠暨剿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记

除𫮃巍峨,自古聿隆祠典,勒铭金石,于今尤重。国殇此所,以留壮士爱国之迹,亦所以尽斯人褒美之心也。本军剿匪抗日,罔间寒暑,马迹征尘,遍于南北。十九,二十两年,鄂东邝匪经我痛剿,受创甚钜。二十一年转旆鄂中,进剿贺段诸匪,溽暑遄征,大小数十战,歼匪无算。嗣追剿徐匪,由鄂而豫,由豫而陕,在冰天雪地,悬崖绝壁之中,与匪苦战,凡三阅月。二十二年春,奉调北上参加抗日,兴隆之役,袭出塞外,猛攻县城,前仆后继,冲破敌垒,白刃肉搏,浴血巷战,凡进出五次,剧战数昼夜,经惨重之牺牲,卒克要隘。继在九松山一带,与敌交绥,激战屡日。历年我将士之拼生殉难者,计二千余人。为国为民,不惜性命,义烈之气,上九天而下九渊。今犹或尸弃战地,或骨暴沙场,蔓草荒烟,热血谒洒,吊祭不至,精魂何依,凄风苦雨,如闻悲戚哀诉之声已。吾人痛念之余,寝馈难安,于是共捐薪饷,积集义訾,复协同安陆县官绅,在城内东南隅,勘定考棚故址公地。南北长四十二丈,东西宽十四丈,刱建忠烈祠。计南向正殿三楹,中供阵亡先烈灵位,殿牌楼祠外,缭以短垣,中植花木,以资观感。自二十二年十一月开始兴筑,参以兵工,历百余日告竣。除拨款,抚恤各阵亡将士及伤残官兵家属外,并于二十三年二月二十五日举行追悼大会。在场诸烈士磊磊落落,欷歔来享,金铙法鼓,响彻云天。吾人图报同袍之思始以一快。嗣后岁时致祭,无替血食,藉彰忠烈,庶慰英灵,切望安邑贤明官绅,与将来驻防斯土友军,惠予保全,时加维护,俾可垂之久远,永留纪念,尤所馨香拜祷者也。

陆军第二十六军军长萧之楚率全体官兵撰立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二月」

第二十六军抗日纪念碑。(图文:徐全提供)

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正面有「陆军第二十六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字样,题款人是「军长萧之楚敬立」,时间是「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一月」。纪念碑背面镌刻碑记,撰文者为湖北籍辛亥革命元老、任职过北伐军总参谋长、国府湖北省主席的何成濬。碑记全文如下:

「陆军第二十六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记

陆军第四十四师师长萧之楚景湘,以民国十九年率所部从予讨逆,中州号称骁勇。后调驻鄂东,迭创悍匪邝继勋、徐向前,并次第收复各县匪区及黄安县城。去年夏大举剿匪,景湘复躬率所部,挫贺龙于湘河,追徐匪于陕南,徒步奔驰,足尽重茧。迨徐匪窜蜀,又奉调回鄂。会暴日内侵,热河失陷。景湘又奉命率部北上,集结通州。予亦奉蒋委员长召,由陕赴保,主持行营事。时日寇已进迫长城各口,大河以北,寖寖震动。予以牵于行营事,未能躬赴前线指挥。而景湘已被命为第二十六军军长,率部由通州而三河,而平谷,而蓟县,与日寇激战于兴隆。兴隆者,蓟北重镇也。北通承德,南通长城,东达喜峰,西接密云,为历来华夷用兵所必争。景湘以所部旅长王金镛,于兆龙,及团长陈旭,郝奇,杨鑫,张池,李印臣,徐世敬等奋勇力战,卒克是地。当其时,敌之工事牢固不可拔,而飞机又弥漫天空,弹如雨下,我军器械视敌,相隔数世纪,奋血肉以当烈火,殆不啻鼓螳臂以当车辙,然血战三日,伤亡千数,卒能击落敌机使日寇不敢匆遽南下,而长城以内,得徐徐以修战备。则是役之重要,与将士之忠勇,为何如也。兴隆既下,复转向密云县北之九松山。九松山者,古北口以南重地也,于时敌已进占滦东,挟其重兵临古北,守军以创甚,奉命向密云后撤。景湘率部进驻九松山,实当掩护,任敝蹑后,追至适与遇又激战七昼夜,大刀炸弹恃为利器,死亡枕籍,志不稍却。盖其烈又与兴隆之役相侔焉。旋塘沽协定成,移军顺义,班师回鄂。越七月,景湘不忍死事者之湮没,谋勒其事于石,而请言于予。惟四十四师随予久,自十九年来讨逆,剿共,靡役不从。今兹抗日,虽未能躬亲指挥,而景湘能激励将士,奋其血肉之躯,以与强敌之猛烈兵器,相搏击于疆场,纵令挠败亦足为荣矧。克兴隆,争九松山,与敌杀伤相当,力虽未抵黄龙,气已可撼山岳,则死者与存者,不胥足垂誉于无穷耶。是役,丧营长刘光,营附刘文治,安燊,连长牛天祐,窦全义,罗生云,以下官兵六百余人,伤不计。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随县何成濬雪竹甫敬撰并书」

剿匪阵亡将士纪念碑在另一个纪念亭中,纪念碑正面碑额为青天白日徽,中间是「陆军第二十六军剿匪阵亡将士纪念碑」,题款是「军长萧之楚敬立」,落款时间是「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一月」。纪念碑背面镌刻碑记,撰文者为时任国军第十军军长徐源泉。碑记全文如下:

「陆军第二十六军剿匪阵亡将士纪念碑记

当民元十八九及二十年之交,中原俶扰,国家不得已而用兵,有以全军奋斗,蹀血于平汉陇海二线间,而卒以奏方夏底平之绩者,盖莫不知有四十八、四十四二师,厥后旋军鄂渚,此二部者,复相与接轸连鏕,并力剿赤,凡江汉流域及豫皖川陕边境匪迹出没地,几无不为我军锋所创,艾鄂中北之悍股斩馘略尽,中枢厘定军制,始自四十八而析增四十一为两师,而我四十四师亦由第十军而别立,第二十六军盖闾里觕宁,而部曲之精锐骏雄,所凋丧于锋镝下者则已众矣,惟我四十四师之剿匪鄂北也,时则全鄂糜沸,值赤燄方炽之日,鄂东黄安诸邑,既久沦匪区,洪湖积岁,逆巢复负固而未可猝拔,汉水自岳口以上,北迄襄郧巨镇名城,亦时为匪据恣其焚略,与武夏间之交通几绝,景湘军长适总师干,蒿目时变,不忍吾民之久陷水火,则慨然振旅北趋,誓众声讨,所部历经选拔,皆出自百战之余,夙以鸷勇,闻当世而是激于义愤,每与匪接,无不突坚陷锐,以一当千,故不数月间,而鄂北全境已告肃清,与中区剿匪之捷音,后先相应,其将士牺牲亦至巨已,而徐逆向前溃窜西逃,四十四师乘胜尾追,复蹙之于鄂陕边境,万山之中,所俘戮、解散过半,盖出入两载间,崎岖数千里,渠凶虽几就歼灭,而将士之力战、捐躯及因饥疲创伤、寒暑冻暍而死者,已不知其凡几,以视后此同部诸人,因抗日暴骨幽冀之野者,其死事不同,而出乎救国卫民之血诚则一,英魂毅魄,固常照耀于南天朔地、大宇长宙间,亘中外、历万古而不可磨灭,然诸君则既已逝矣,可不悲哉,泉与景湘军长固同任剿赤之役者也,念赤逆之轸恶,凶以同族,而横肆摧残,自相屠戮,致烦国军殛诛,即逆党次第剪除,而已多所夷、伤耗我战士无算,至人民生命财产之销亡,则更不可具述,知死事诸君,为民杀贼,瞑目长往,必有茹痛地下无穷者,属者班师岳口,既有剿匪阵亡将士公墓之设置,景湘军长复于德安军次建立二十六军剿匪阵亡将士纪念碑,以彰崇报,我邦人诸君,予睹正气之长存,卜民彝之终奠,其庶有以苏垂死之人心,而慰先烈之蕲望者乎,是则可纪也已。

陆军上将一等宝鼎章湖北全省清乡督办

陆军第十军军长兼鄂湘边区剿匪总司令 徐源泉撰并书

第十六路总指挥陆军第四十八师师长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元月谷旦」

陆军第四十一师师长张振汉在忠烈祠建立石碑碑记如下:

「陆军第二十六军剿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记

盖闻忠义为人心之鹄,精神为建设之源,故必国民敢死而后国家能生。躬擐甲胄,不肯冒万险以图进取,非夫也。翳惟陆军第二十六军诸将士,天锡大勇,为国捐躯。自民国十九年至二十一年,迭与邝贺段徐等悍匪激战于鄂豫之交。二十二年奉命北上抗强日,冲锋于兴隆九松山一带,枪林弹雨,血肉横飞。综计四年间殉难将士二千余人,贼杀其身而杀贼之志,足以贯金石,泣鬼神,呜呼,烈矣。振汉忝历戎行,频年剿匪,诸役实与二十六军犄之角之,其赴汤蹈火百折不回之气,乃振汉所亲见。惟抗日之举,未能执鞭弥以相从,而其战绩震铄于塞外者,未尝不深服其伟,而自愧弗如也。比者萧军长暨全体官兵痛定思痛,筹集巨资为阵亡将士建祠立碑,定于二十三年二月二十五日开追悼大会。生则勤劳以致死,死则俎豆以如生,礼也。振汉饱尝忧患,谊联袍泽。每缅怀先烈,髣拂风马云车时往来于河淮江汉。丁兹盛典,不得无一言,以妥英灵而伸哀悯,并期昭大节永垂不朽,爰为之铭曰:

天炳日星,地钟河岳,两间正气,浩然磅礡,夫惟勇士,甘丧其元,同仇敌忾,义胆忠肝,铜马赤眉,中原大扰,节制之师,南征北讨,东邻虎虓,边鼓不宁,长城险隘,螯弧先登,凡经百战,仗此神力,大呼杀贼,誓不并立,摧坚攻锐,视死如归,热血弥弥,精魂依依,谁无父母,谁无妻子,奋身不顾,为血国耻,童如汪琦,壮如张巡,男儿有志,是谓成仁,我赋无衣,偕修矛戟,国难方殷,后死之责,传芭代舞,骑龙来游,馨香弈䙫,猗欤其休,有祠可瞻,有石可勒,敢告军人,勿忘前哲。

陆军第四十一师师长张振汉谨撰并书

中华民国23年2月15日」

如今,这座巍峨雄伟的第二十六军阵亡将士忠烈祠,已经彻底消失在今人的记忆中。

题刻第四十一师抗战碑 师长晚景凄凉

在中国湖北宜昌白洋四陵坡一带,曾有国军第四十一师抗战纪念碑。该部与国军第二十六军颇有渊源。国军第四十一师为直鲁联军旧部,1931年5月正式成军,驻防湖北,隶属国军第十军。对日抗战爆发后,该部于1939年归入第二十六军。参加当年5月之随枣会战。1940年5月,该部参加枣宜会战。1941年9月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同年12月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1942年5月参加浙赣会战。1944年3月第四十一师在闽北、江山一带参与对中共武装之作战。1944年4月,参加长衡会战。同年10月,第四十一师南下广西参加桂柳会战。

国军第四十一师抗战纪念碑系为纪念对日抗战爆发后,该部诸役阵亡官兵而修建,特别与襄河冬季攻势的多宝湾、罗汉寺战役有关。1939年12月13日,国军第四十一师渡过襄河开始向多宝湾一带日军发起进攻,一度攻占多宝湾,后日军发起反攻,与之协同的方天统领之第十八军、萧之楚统领之第二十六军先后撤退。国军第四十一师亦撤至长沙。

1940年,第四十一师在湖北宜昌修建了该部阵亡将士纪念碑。纪念碑碑记由时任师长丁治盘撰写,全文如下:

「陆军第四十一师阵亡将士纪念碑记

陆军第四十一师,从役于攘倭之战,洎乎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冬,我将士之及于难者,先后凡二千七百五十五人,比于参战之数,十之三而弱,比于官兵之差,一之十又五,其以捷而死者半,以挫而死者亦半焉!然其间摩坚拒锐,凡百数十战,其势则未 尝中熸也,而多宝湾罗汉寺之捷,锐师直指,争相蹈险,驰突于飞机、毒气、坦克车,惨苦壮烈之下,授命者尤多。二十九年春,重辑部伍于宜都之白洋,宜都诸执事耆宿,感于死者报国,赫赫之声,为丰碑置于白洋之四陵坡上,以志景仰,呜呼!倭寇之祸,犹未已也,近瞩江汉之间,多为贼所践履,用是吾诸死难将士,身殄而魂将不愉,吾后方诸同胞,又乌可苟安于旦夕哉!尝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又闻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诚为天下倡。我国家自鸦片战争以来,政窳俗靡,民气消沉,避祸远害之见,惟私于己。成仁取义之行,无奋于中,寖假而国势日颓,寖假而人心日懦,遂昧乎匹夫忠诚之义,无敢与异族言战者,倭寇之剑及履及,谓非有以自致者乎!今吾诸死难将士,身试锋镝,手剚国仇,盖以匹夫忠诚之义,为天下倡矣!过此碑者,愿鼓舞而兴起焉。」

1949年中共建政后,纪念碑已完全被毁而不存。值得一提的是该师首任师长张振汉。张氏为安陆的第二十六军抗日剿匪忠烈祠题写过碑记。1934年10月,国军对中共红军进行围剿。1935年6月,张振汉在湖北忠堡被中共贺龙部俘获。后,张振汉获得中共方面礼遇,成为中共红军军事教员,并随同中共红军参加「长征」。

1949年国府撤离中国大陆前夕,张振汉策动国府湖南当局向中共投诚。中共建政后,张振汉先后担任长沙市副市长、湖南省政协常委、中共全国政协委员等职。文革爆发后,张振汉于1967年5月26日在北京被迫害致死。

(作者为香港城市大学哲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