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故宫镇馆重宝──张大千遗作未竟之殇之1(王亚法)

张大千晚年泼墨泼彩杰作「庐山图」,2019年2月已由文化部核定为国宝,凝聚张大千毕生画艺精粹,笔墨纵横,气势撼人。(故宫南院提供,中央社)

《庐山图》是张大千先生晚年的扛鼎之作,也是他平生最后的一幅巨作,更是中国画绘史上最大的整绢绘画。该画气势磅礡,苍郁浑厚,氤氲灵动,色彩斑斓,如今已成台湾故宫博物院的镇馆重宝。

可是令人扼腕的是,斯画未竟,高士仙去,印钤尚缺,题跋未果,悠悠悬念,画坛绝响,个中细节,容我慢慢道来。

《庐山图》原是日本著名侨商李海天先生所订购。

李海天先生是日本华人商会会长,资深国民党员,曾当过国民党第13、14、15届中央委员,在旅日华侨中颇有声望,并拥有庞大的产业和资金,也精于收藏。

1980年,李海天在横滨新盖一幢「假日大饭店」,为使饭店的客厅彰显气派,他特地去「摩耶精舍」拜会老友张大千先生,请他画一幅气势恢宏的大图。

国画大师张大千故居「摩耶精舍」获指定为市定古迹,现由国立故宫博物院管理维护,以「张大千先生纪念馆」开放民众参观。(中时档案照)

被誉为本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画家张大千已辞世十年,他的纪念馆摩耶精舍仍可一睹大师生前风采。(中时档案照)

其时外界谣传张大千因建造「摩耶精舍」花费不菲,开支浩繁,背负重债,且年事已高,精力衰退,不少作品均由学生代笔。张大千为弭平谣传,显示自己的「大千毫发」精神(张大千的重要画作上,常钤有方介堪镌刻的「大千毫发」一印,意谓此举对我张大千而言,仅费毫发之力),应诺担此重任,画一幅平生最大的作品。

据台湾历史博物馆老馆长何浩天先生(历史博物馆出版的7本《张大千书画集》都是由何馆长写前言出版的)说:「张大千接下画此图的任务后,在画作题材上煞费苦心,有人曾提议画「长江三峡」、「万里长城」……均被他否决。张大千平生游历和画过无数大山名峰,但唯独没有上过庐山,他决意不画已经画过的群山,要画一幅他平生不曾到过,但心中屡番神游的庐山。」

张大千畅游过天下无数大山名川,却没有上过庐山,说来似乎不可思议。其实他有过一次上庐山的机会,但被一个难于启齿的原因错过了,甚为遗憾。

中表晏良为二哥告诉我,他曾听家母(其母张心素女士为张善子长女,人称三姑)说,老辈兄弟中张善子是家属振兴的栋梁,长兄代父,最有权威,他不苟言笑,言出必行,胞弟们对他都十分敬畏。

我亦听大风堂早期门生章述亭女士说过,在网师园时,二老师和八老师分别在自己的画案旁作画,不知为什么事,二老师批评八老师,八老师不服顶嘴,二老师咆哮:「你翅膀毛干啦!」说罢,操起手边的笔洗掷将过去,八老师便噤声不语了。

圈内人都知道,善子和大千性格迥异,一个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一个不拘世俗,天性活泼。俩人虽情同父子,但大千对善子敬若严父。所以至今很少看到大千成名后,与善子在公开场合的资料,甚至大千在青城山的几年,善子没有去探望过。

上世纪80年代初,拙作《风流丹青》在《新民晚报》连载,一次见到晏伟聪(张心素女士夫君,晏济元姪子, 也是张家最的大女婿,早年在张家生活,对张家历史知之甚详)三姑爹,他说:「亚法呀,你乱写噢,八公在青城山的时候,二公没上过山,但你聪明,写的是小说,随你胡编乱造,我就怪不得你啰!」

据良为中表告知:「听家慈说,在民国18或19年的时候,同光体诗人陈散元老人(陈寅恪先生尊人),住庐山松林别墅,邀请徐悲鸿、傅抱石等画家去山上游览写生,也邀请了爸爸(指大千),爸爸听说二哥善子也在山上,便特意回避,婉言谢绝,事后爸爸说,这是他一辈子最后悔的事。」

闲话打住,文归主题。却说张大千选定画作题材后,便翻阅有关庐山的资料和典故,香港《大成》杂志的沈苇窗先生给他找来了历代名家的游记和照片,并在草图上指名山峰和地形和名称。

在拟定画幅的尺寸之后,李海天又根据大千的要求,从日本「黄鹤堂「定制了一匹高1.8米,横10米的巨幅画绢,因尺幅超大,厂家还为因此改装了机器,耗费巨大。

特大的画幅,「摩耶精舍」大画室容纳不下,张大千决定拆墙移柱,扩充空间,嘱咐葆罗准备上等颜料和笔墨,并定制特大画案。

经过半年多的精心准备,于1981年7月7日,邀请了张群、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王新衡、张继正(张群哲嗣)杜芬夫妇、沈苇窗等好友,在「摩耶精舍」大画室举行《庐山图》开笔典礼。

张大千选定7月7日举行《庐山图》开笔典礼,是大有爱国深意的。

众所周知,1937年7月7日,是民国政府正式声明抗战的开始,而7月17日发表的《庐山宣言》(亦称《庐山抗战声明》),是在庐山起草的,点明此意,我们就理会张大千为何要画《庐山图》的心迹了。

说到《庐山宣言》,笔者又要牵扯另一位差点被刻意遗忘,然而又不能忘怀的人物──程沧波。

1978年著名的英国广播公司Change 节目制人大卫康奈德,率领该公司工作人员四人专程来台,采访我国书法艺术,由书法协会会长程沧波挥毫示范。程沧波写的「道」苍劲有 力。(中时档案照)

「七七卢沟桥事变」打响后,蒋介石紧急召集各界贤能,在庐山商讨国是,经过几天研讨,会议于7月16日深夜2时结束,其内容必须在第2天早上见报,告诉全国民众。当时陈布雷正染恙不适,任务就落到国民会议秘书,《中央日报》社长程沧波的身上。蒋介石告谓程沧波几个要点之后,要求他立即起草,翌晨5点钟必须见报,时间十分紧迫,只有3个小时。程沧波受命去房里起草,胡适恐他有难,随脚跟进问:「来得及吗?」程沧波答:「你出去,3个小时后来看稿!」

程沧波闭门疾书,下笔有神,煌煌1300余言,一气呵成,只两个半小时就脱稿,送呈蒋介石。蒋介石阅后大加赞赏,当即冠上《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的标题,改了几字,抄录后即送《中央日报》排版,雄文于1937年7月17日翌晨准时见报,这就是鼓励全民抗战的《庐山宣言》之由来,其中「地无分东西南北,年不分男女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之名句,至今还回向天地。

这里要补述的是,程沧波先生是常州名士钱名山的高足,钱名山有两个女儿,一个叫素蕖,适谢稚柳的胞兄谢玉岑,另一个叫云蕖,适程沧波。程沧波又是和谢稚柳在「寄园」同时受教的发小,日后谢稚柳进监察院当秘书,以及抗战后在《新闻报》任职,均得到他的提携。

1951年,程沧波去香港,期间和张大千时有书信往返,因篇幅之故,这里不加赘述。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