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俄乌战争的大历史观(石齐平)

俄乌战争巩固中俄关系,中国不但深入中亚且进入中东,不仅助推一带一路,且更有利于亚、欧、非大板块的整合。(资料照/美联社)

俄乌战争,一转眼,开打两年了。开打之初,我曾做初步分析及研判:乌克兰是大输家;欧洲是中输家;俄罗斯是小输家。现在看来,基本不差。

乌克兰之输甚至大输,应无争议。迄目前为止,失去了土地、人民、财富,还欠西方一屁股债;日后如达成停火,还要被西方尤其是美国一众资本利益集团分食资源与利益。

欧洲也是输家,而且输得够呛。资本、企业出走;北溪2号天然气被断,还要被迫高价买美国的液化天然气;通膨压力巨大;涌入大批难民;还得在美国压力下持续军援乌克兰;与必须和睦相处的强邻俄罗斯斗得水火不容;以至于在整个欧盟内部出现矛盾与分歧;经此一战,原本作为全球三极之一的欧洲已遍体鳞伤,元气大衰。

俄罗斯当然也输,不过要比早早大家看衰的情况略轻。经济受创自然不在话下;俄、欧关系决裂,两败俱伤。对阵虽然背后有西方支持的小国乌克兰,俄国作为一个军事大国,却显得疲态尽露?。

俄乌之战的冲击,不可能不影响到美国与中国,但对美、中这两个世界强权的效应,间接远大于直接,长期远多于短期,因而必须放在一个更宏观的视野中观察与评估,所谓的大历史观。

从大历史的角度看,俄乌之战,于美、中两强,皆是有赢有输,输赢互见。不同的是,美国是输大于赢,中国则是赢大于输。

美国的赢,一在于打趴了欧洲,二在于激活了北约(但年底如川普回巢,这一条就有变数),三是吸引了资本和企业,四是卖了更多的军火与天然气。但另一方面,去美元化势头开始形成气候,与中东油国关系芥蒂扩大,此一形势被中国抓住,成功促成了中东两强、从来敌对的沙乌地阿拉伯和伊朗的和解与建交,后者对以色列构成巨大压力,从而在美国斡旋下,试图与沙乌地阿拉伯改善关系,未料弄巧成拙,引发了哈玛斯的恐惧,爆发了以巴冲突,及连带出现的胡塞武装组织及红海危机。从这些角度看,美国是得不偿失,但更大的失,则是在中美的世纪大博弈下,美国的处境已每下愈况。

这就要看中国的形势了。中国也有输有赢,但输的有限,主要在原本应该向好的中欧关系被美国搅坏了,除此之外,基本多是赢面,比如欧俄敌对,原本他们相互的市场,相当部分被中国填补;去美元化的趋势当然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中俄关系获得进一步的巩固与强化,这不但在能源供给上得到了更多保障,在地缘战略上,也因中吉乌铁路的启动,强化了中国与中亚的关系,以及在西伯利亚远东地区的共同开发上出现了契机。

更重要的是,中国、俄罗斯、伊朗的三角关系,不但初步形成且在快速强化。中国不但深入中亚且进入中东,不仅助推一带一路,且更有利于亚、欧、非大板块的整合。

有趣的是,所有这一切变化的效应,都正好折射在中美两强2022(印尼)、2023(旧金山)的元首峰会,及两国元首即将在近期举行的电话会议上。此即为俄乌战争之大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