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迦萨走廊悲歌 台湾集体噤声(汪志雄)

在哥伦比亚大学校内扎营、力挺巴勒斯坦的抗议人士遭到逮捕后,全美多所大学学生也跟进扎营声援哥大、巴勒斯坦。图为22日哥大的扎营情形。(图/美联社)

过去几周,随着迦萨战争的抗议活动在各大学校园接连爆发,我们再次看到美国年轻学子为他们所坚持的「反霸权、反屠杀」的自由精神与理想主义所展现出来的勇气与道德良知,这与美国政客的虚伪投机和自大无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尽管学生运动在美国并不是一件新鲜事,但每次当它出现在新一代的校园里,都会带来令人振奋的激情与感动。例如1950年代,学生抗议麦卡锡主义的高涨及其对言论自由的威胁;1960年代,学生将自由民权、妇女运动和反越战示威带入校园;1980年代,学生参与了反种族隔离的抗议浪潮;1990 年代,学生们抵制耐吉等零售商在其供应链中雇用血汗工厂工人;甚至进入2000年代,美国校园里依旧充斥着支持「应对气候变迁」和「黑人命也是命」的相关议题。

作为理想主义的先驱,美国学生自发性的抗议示威是一道「良心的风景线」,也是一道言论自由的「美丽天际线」。美国大学为学生提供了「批判性思维」、「国际性视野」以及「独立思想力」的自由创新教育,这种独立开放的教育方式,使得美国大学生永远处于社会运动的最前线,对于一些反人权、反人道的种族迫害,总会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声援抗争。

面对美国大学的抗议风潮,以色列驻联合国代表却发言宣称:「我们一直知道哈玛斯藏在学校里,但是我们现在才知道,原来哈玛斯是藏身在美国的菁英大学里。」这种接近愚蠢无知的谈话,显示了以色列现在的极右派政府,基本上就是一个民粹当道,嚣张跋扈的军国政府,这种希特勒式的极权与专制,正让以色列一步步走向纳粹化。

而台湾的大学生,面对全球抗议以色列种族屠杀的学潮,为何选择沉默噤声呢?

在过去单调的升学主义之下,台湾菁英式的教育制度,仍然能够吸引、筛选一批崇尚「自由理想主义」的学子,发扬五四精神,传承时代思想的「进化与解放」。无奈教改以后的台湾,平庸主义与功利主义全面擡头,从此大学生成了政治动员的摇篮,过水文凭的点水礼。年轻人不再认真心系「人文思想」的探索,却汲汲营营投入「政治输诚」的社会运动,冀望有朝一日能够「入宫廷,登龙门」,从此可以攀权附贵,平步青云。

因此今日台湾的大学生,早已不存在任何理性主义与批判精神了!任何的理性批判,都会引来一批「护台神兵」的叫嚣,霸凌,嘲讽,谩骂。现在放眼望去,国会殿堂上,尽都是跳梁小丑,贪官当道;媒体学界里,尽皆是老鼠蟑螂,奴颜媚骨;社会校园中,尽都是无知台青,激进凶狠。

这些人除了会用嘴炮与咒骂取笑、凌辱中共与反对者外,其他的一无是处。殊不知要打败对手,不是靠仇恨,丑化,自嗨自爽的霸凌它,而是要靠智慧,理性,冷静客观的分析它。而最残酷的事实是,义和团式的勇气,现在在台湾,虽然是政治正确,却无异是集体自杀。

从迦萨走廊看台湾,台湾的政治人物与他们的支持者既无法站在道德的高度上,勇于像美国的大学生一样,在以色列进行种族屠杀时抗议示威,出声谴责,最起码应该要引以为戒,用智慧化解两岸仇恨,展开对话,恢复交流,消弭敌意。须知两岸人民本来就没有任何历史上的深仇大恨,都是政客们在其中推波助澜,贩卖仇恨。迦萨走廊的悲歌让我们看到,抗中并无法真正保台,唯有善意交流与和平对话,才是两岸最佳的出路与选项。(作者为美国伊利诺芝加哥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