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萨走廊悲歌 台湾集体噤声

(图/美联社)

过去几周,随着迦萨冲突的抗议活动在大学校园接连爆发,我们再次看到美国年轻学子,为「反霸权、反屠杀」的自由精神与理想主义展现出勇气与道德良知,与政客的虚伪形成强烈对比。

学生运动在美国并不是新鲜事,但每次出现在新一代的校园里,都会带来令人振奋的激情与感动。例如1950年代,抗议麦卡锡主义的高涨及其对言论自由的威胁;1960年代,学生将自由民权、妇女运动和反越战示威带入校园;1980年代,学生参与反种族隔离的抗议浪潮。美国学生自发性的示威是一道「良心的风景线」,也是一道言论自由的「美丽天际线」。

美国大学为学生提供批判性思维、国际性视野及独立思想力的自由创新教育,这使美国大学生永远处于社会运动的最前线,对于反人权、反人道的种族迫害,总会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声援。

面对美国大学的抗议风潮,以色列驻联合国代表发言宣称:「我们一直知道哈玛斯藏在学校里,但我们现在才知道,原来哈玛斯是藏身在美国的菁英大学里。」这席谈话显示以色列极右派政府是民粹当道,接近愚蠢无知。

更进一步来看,面对全球抗议以色列种族屠杀的学潮,身处台湾的大学生,为何沉默噤声?

在过去单调的升学主义下,台湾菁英式的教育制度,仍然能够吸引、筛选一批崇尚「自由理想主义」的学子,发扬五四精神,传承时代思想的进化与解放。无奈教改以后的台湾,平庸主义与功利主义擡头,大学生屡屡成了政治动员的摇篮。对于社会的关怀,往往被引导为汲汲营营地投入政治输诚的社会运动,冀望有朝一日能够「入宫廷,登龙门」,从此攀权附贵,平步青云。

因此,今日台湾的大学氛围,似已不易找到理性主义与批判精神;又或是,任何的理性批判,往往会引来「护台神兵」的霸凌围剿。所以,为何国会殿堂愈形充斥跳梁小丑,而行政部门又常见贪官当道?这与校园内学生理想性的弱化,是否存有关联性,值得省思。

如今,面对迦萨走廊冲突,美国校园学生声援巴勒斯坦,无论最后美国警方是如何进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哥伦比亚大学清场,但都已让人看见美国大学如何维护言论自由的天际线与道德良心的风景线。

回头看台湾的政治人物与校园的氛围,既无法站在道德的高度上,勇于像美国的大学生一样,在以色列进行种族屠杀时抗议示威、出声谴责,连最起码的引以为戒也做不到。

同样面对迦萨走廊悲歌,台湾选择集体噤声,这显示出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台湾的自由精神与理想主义恐怕已被「政治正确」淹没。(作者为美国伊利诺芝加哥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