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画廊产业走过四十年 艺廊主、资深媒体人话当年
台湾画廊产业走过四、五十个年头,以民间的力量推广艺术,也为艺术家带来许多新的契机。许多画廊为产业尽一份心力,贡献却淹没在历史长河当中,后人仅能凭口耳相传、零星的资料来追溯历史。中华民国画廊协会自2010年推动「画廊口述历史采集计划」,并在去年启动「台湾画廊产业史料库计划」,系统性地整理史料,提供人们查询产业史的线上管道。
▲座谈会现场,中央发言人为东之画廊创办人刘焕献先生。左至右:主持人陆洁民;宋雅姿、胡永芬、陈长华、刘焕献、李敦朗、李松峰、张凯迪。(图/非池中艺术网摄。)
登录在产业资料库里的画廊,几乎都拥有二十年以上的历史,其中有部份已经歇业,难以联系到画廊负责人,因此,早期刊登在报刊上的新闻,就成为重要的资料来源。媒体记者透过长年报导,洞悉时代的变化,也成为画廊演变史的见证人。
有感于台湾产业界常将成果光环聚焦在艺术家身上,媒体的角色较受忽略,画廊协会于昨日举办「台湾画廊产业历史资料库-媒体座谈会」,邀请长期致力于撰写艺术新闻的资深记者,和几位画廊主对谈,聊聊画廊和媒体之间微妙而紧密的关系1986年创办爱力根画廊的李松峰说明,过去艺文消息几乎只能依靠报刊传播。辛苦拜托媒体来采访,有时还比不上意外发生的转机。亚洲艺术中心创办人李敦朗笑说,1998年初次办理文学家高行健的水墨展,只有零星的媒体人出席,买气也不佳。私下和别人推荐高行健的绘画,认为他是有机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对方也不相信。没想到两年后,高行健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详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