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化时代,我们还需要阅读吗?

今天,我们还需要阅读吗?

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娱乐来说,看电影、电视,玩游戏,刷短视频……人们有了太多选项;从信息获取来说,图像和视频越来越受欢迎,文字在大众传播中的版图不断缩小。

有学者认为,当前人们已经从"文字化"生存进入到"视频化"生存状态,视频已经成为人们交流表达的主要载体。《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74亿人,网民使用率为98.3%,居所有互联网用户首位。

当然,通过视频获取信息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广义上的"阅读",如今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也不乏优秀的博主分享读书心得,让一些作家作品再次翻红。但为了让讨论的边界更清晰,我们今天还是回到阅读最初的含义。古人说,"不读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曾经,阅读是一种"刚需"。而今天,阅读似乎成了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故而,有了开头一问。

需不需要,当然也要看个人的具体情况。比如,笔者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阅读是工作所需,是毫无疑问的事。那么,假如对于大众来说,阅读不是一种"刚需",还要读书吗?确实,不读书似乎也能生活下去。但是,读书,却能给人生赋予斑斓的色彩。

阅读能让我们超越极其有限的个人生活,进入到更为广博而丰富的世界。你没有可能回到几千年前,但是却可以通过"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了解先民的生活方式和所思所想;你无法穿越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但是你却能从莎士比亚的诗剧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悸动和活跃。就像作家王小波所说的:"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或许有人说,那些名著我早就"读"过了,网上"1分钟读完1本书""3分钟了解一本名著"的资源多的是,看完似乎也没什么了不起。不光如此,近年来网上还颇有一些"翻案"的说法,认为不少文学名著"三观不正",比如,说《简·爱》女主是"知三当三",说贾宝玉是到处拈花惹草的"渣男"……之所以会有这些观点,就是没有原原本本地读原著的结果。听信了他人三言两语的概括,却没有沉浸到文字所营造的复杂而广阔的世界中去,自然不可能理解作品中包含的丰富意义。简而言之,阅读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其他方式可替代。

当然,阅读的对象并不应该局限于文学作品,科普作品、专业书籍、社会科学等等都具有各自的价值,每个人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阅读,而无需一味地听从他人的"指导"。实际上,即使是从功利的角度来说,阅读也是最为高效的一种吸取知识的方式。通过广泛的阅读,我们才能建立起更为健全的世界观,建立起自己的价值体系,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哲学家康德曾经这样鼓励人们:"敢于知道!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那么,理智从何而来?阅读是最好的途径。

其实,关于阅读的好处前人已经讲过太多,如今我们也只不过是将那些道理用新的方式重申一遍而已。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从这个读书日开始,就打开一本书,开启属于自己的阅读之旅吧。就像林语堂所说的:"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此时此刻就是最美读书天。

特约评论员 土土绒

上游评论投稿邮箱:sypl202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