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短视频的问题 需要阅读来矫正(林建甫)
(图/路透)
短视频TikTok、YouTube Shorts、Instagram Reels等,已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媒介以其独特的特性,在各年龄层中迅速普及,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大家的生活。它既有其独特的优点,也伴随着不容忽视的缺点,值得大家注意。
短视频的正面意义当然不少:它为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展示其创意和才华的平台。平台上的互动性鼓励了观众之间的交流,促进了社交的连结。许多短视频内容是具有教育意义,也可以在短时间内传授知识或技能。它能迅速传播信息,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俨然成为了主要的信息来源。重要的是短视频提供了快速的娱乐方式,对于忙碌的现代生活来说,也是一种有效的放松方式。
然而短视频的核心特点是信息的高度碎片化。这些视频通常只有几秒到几分钟长,重点在于即时、快速、直观地传达内容。短视频平台上的互动多以点赞、评论和分享为主,这种快速且表面的互动方式缺乏深度和持久性。长期处于这种互动模式中,用户可能渐渐丧失在更深层次的人际交往中所需的同理心和深度思考能力。
短视频还可能对认知能力和学习过程产生不利影响。有研究发现,过度依赖短视频的青少年更易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可能会影响短期记忆和认知功能。此外,短视频平台上的快速切换和高刺激内容可能对用户的大脑造成负担,影响他们的认知处理能力。
短视频的快节奏是因为其格式将信息呈现出极高的浓缩形式。这样一方面缺乏深入和全面的探讨,二方面可能对用户的耐心和专注力产生负面影响。用户习惯了快速消费内容,对于需要较长时间阅读或思考的事物可能感到不耐烦,也削弱人们深入探索一个主题的能力。因为无法长时间的专注和深入思考、专心致志地从事「深度工作」,这就会影响学生在专业领域或学术研究中达到高效和创造性的表现。
对社会大众来说,人世间大部分的问题都是没有绝对的对跟绝对的错。很多选择需要权衡轻重,比较正反的效益成本。短视频的影响就会让大家不容易深入思考,最后做出一个好的抉择。尤其政治事件的宣传洗脑,产生的就是非黑即白,膝盖式的反应判断,也就是专家担心的认知作战,会蛊惑人心。
短视频带来的问题,可以阅读来矫正。然而台湾社会正在迅速改变,例如重庆南路的书店一家一家关掉。透过民间和官方所做的国人阅读习惯调查可发现,国人平均每个月的阅读时数、阅读数量、购书量、购书经费都呈现逐年衰退的趋势。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发布最新《2023台湾民众阅读行为暨实体书店》产业洞察报告,调查显示,由于阅读习惯零碎化,近8成民众平均每天阅读时数不到1小时,两成受访者每周甚至不阅读。
将两者结合起来,不读书、不阅读,学生整天沉溺在短视频,思想被牵着走,无法深入的思考,就非常糟糕。但民主社会,不能随便以家长或威权的心态去禁止或停止短视频等软体的运作。
站在教育的立场,我们要培养有思想的下一代,首先就是要让学生自动自发适度的使用这些电子产品。前台大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的院长、儒学大师黄俊杰教授,鉴于现代人每天沉迷于手机,特别建议学生要跟孔子LINE交流,跟孟子微信。这当然不可能,但他的意思就是要把他们当成好朋友,跟他们请益。
不少文史哲的朋友建议学生要去读大师的著作、原典,我自己都觉得这有一定的难度。我是建议广泛的阅读,这可能更有趣。不局限於单一学科,而是涉猎哲学、历史、艺术、社会、自然科学等领域的有趣知识,形成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储备丰富的知识,相信这样也能激发思考和创新。
总之,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而非仅仅依赖记忆和重复。再透过参与讨论和辩论,学习审度不同观点,培养独立思考和问题分析能力。而这些刚好也都可以弥补短视频所带来的缺陷。
(作者为中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中信金融管理学院讲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