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告别“理想主义者”吉米·卡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斌 上海报道

在美国南佐治亚,有一种执拗的海龟,在移动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障碍物绝不会绕开,而是不断向前顶,直到把障碍物顶开。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的一些同事经常称其为“南佐治亚海龟”,昔日的戏言意外成了卡特百年传奇人生的生动写照。

作为“最后一位理想主义者总统”,卡特在短短的4年总统任期内近乎固执地践行自己的理想主义,但执政生涯却步履蹒跚、惨淡收场。他是华盛顿“局外人”,是首个声明自己“决不说谎”的政治家,也有人说他是美国最后的温和派总统。

但在人生的下半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离开白宫后卡特的生命力意外释放出耀眼的光芒,这位理想主义者用卸任后的半个世纪践行着自己的信念,最终赢得了世界的尊敬。他是美国“最差”的总统,却是“最棒”的前总统。

当地时间12月29日,美国卡特中心发表声明称,卡特在美国东南部佐治亚州家中去世,享年100岁。这位世纪老人历经世界大战、冷战、中美建交,见证了世界的沧桑变迁后与世长辞。

斯人已逝,这位被世人铭记的“好人总统”最终在期颐之年驾鹤西去,留给世人的只剩下“理想主义者”坚定而又落寞的背影。

“局外人”卡特

童年时期的经历描绘了卡特的人生底色。1924年10月1日,卡特生于佐治亚州一个种植花生的农场主家庭,其父詹姆斯·厄尔·卡特是一位农场主,母亲贝西·莉莲·卡特则是疗养院的一名护士。

从小就在地里摸爬滚打的卡特结识了不少黑人朋友,幼年时目睹黑人被欺凌歧视,这深深刺痛了卡特,他成为了一名坚定的种族平等主义者。

从农场到白宫,卡特的背景和政治资本皆平平,观念和风格与华盛顿精英们格格不入,这位旧时代的温和派总统的命运似乎早已注定。

随着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因水门事件黯然下台,卡特被推上历史舞台。1977年至1981年,卡特出任美国第39任总统,在其任内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促成埃及和以色列签订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戴维营协议》,并与巴拿马领导人签署规定美国撤出全部驻军并将运河归还巴拿马的《新运河条约》。

曾为马萨诸塞州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工作的乔·特里皮表示,卡特的总统任期独一无二,基本上没有任命罗斯福、杜鲁门、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的老人,其团队完全来自民主党建制派之外,他们身上有一些华盛顿之外的东西,他们“极其忠诚和自豪”。

不幸的是,卡特成了“局外人”总统。对这位反对华盛顿行事方式的总统而言,卡特在执掌白宫的四年中就已被“抛弃”。作为在任总统,即便1980年卡特赢得竞争激烈的初选,他也不得不看着民主党代表们对爱德华·肯尼迪报以热烈掌声。他成了孤家寡人,孤独地践行着自己的政治理念。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好人经常不一定能做好总统,卡特比较理想主义,比较有良心,但治国方面并没有特别的表现,没有提升美国的竞争力。对比尼克松和里根,卡特作为历史转折中的过渡人物稍显暗淡。卡特没有连任,一般来讲影响力也会比较小,是相对弱势的过渡人物。

曾为四位总统担任白宫顾问的戴维·格根表示,卡特“在立法方面取得一些成果”,但他的一些最雄心勃勃的议案却失败了,因为他并不总是能掌控与国会的谈判,那不是他的强项,他把那项责任交给了内阁官员和助手。

作为从农场走到白宫的“局外人”,卡特缺乏必要的政治妥协,任内的税收改革、医疗改革和社会福利改革等普遍失败。卡特的离场宣告了美国温和派的败北,民主党走上了一条迥然不同的道路,美国政治也与卡特的理想渐行渐远。历史学家安伯·勒斯纳说:“理解卡特作为局外人的最佳方式,是把他视为始终了解内部圈子规则的人物,他只是不总是按规则行事。”

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兼理事长、国务院原参事王辉耀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卡特促成埃及和以色列签订具有重要意义的《戴维营协议》,这给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可惜的是,中东动荡引发的经济冲击也影响了普通美国人的生活,最终卡特没能连任。

成也人格、败也人格。对于卡特的“道义外交”,外界褒贬不一,有人批评他“白左”,有人称他为“最后的理想主义者总统”。

一方面,卡特的一些理念颇具前瞻性。他力推环保理念,一上任就提出国家能源计划,推动能源多样化,包括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制定环保法规和标准,加强监管。他倡导全球可持续发展,保护地球生态系统。

此外,卡特还重视粮食安全,通过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升级改革,解决全球粮食危机,推广作物高产新品种,优化利用化肥和农药,建立农业科技中心。他提倡技术转让,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农业水平和产能,缓解不发达世界的粮食危机。

另一方面,卡特在担任总统期间,美国经济持续“滞胀”,深受高通胀、高失业率和经济增长缓慢困扰。根据盖洛普数据,卡特卸任时仅获得34%的支持率,成为1932年胡佛败选后首位未获连任的总统。除了运气不好,遭遇比如石油危机、通货膨胀、战争、人质危机等,卡特的个人风格也是重要因素。

在批评者眼中,“一届总统”“弱势总统”成了卡特的标签,1981年卡特回到家乡,感到“被选民羞辱了,至少有些沮丧”。但也有崇敬者称赞他是“好人总统”“良心总统”,特别是他的“道义外交”,没有发动战争,获得了“好人卡特”的称号,他始终以和平、人道、保护个人、保护族群、保护环境为宗旨。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卡特的另一重身份是中美建交的推动者和决策者。

1971年7月9日,基辛格第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执行代号为“波罗一号”的秘密访问,为次年尼克松历史性访华铺平道路,这次外交突破震惊了美国公众和世界,随后的“破冰之旅”改变了世界格局。基辛格成功向尼克松输出了基本战略方向:不与中国对抗。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被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也是基辛格的“高光时刻”。1972年2月28日,中美双方就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达成重要共识并发表《上海公报》,推动中美关系迈出走向正常化的重要一步。

但随后,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陷入停滞,水门事件让尼克松无法推进相关议程。人们往往更关注开启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尼克松和基辛格,但实际上卡特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从尼克松任期开始,但福特任总统时却兴趣寥寥。事实上,时代总是和个人相互成就,卡特的个人意志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作为一贯被指责为步步退让的温和派民主党人,卡特心里非常清楚,他会为与中国的关系正常化付出巨大的政治代价,但他更坚信,如果对中国这个“东方巨龙”视而不见,未来可能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卡特坚定地开启了中美关系的黄金时代。

在卡特任内,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即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方对卡特对中美关系发展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2月3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对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卡特前总统是中美建交的推动者和决策者,长期以来为促进中美关系发展和两国友好交流合作作出重要贡献,我们对此予以高度评价。”

卡特自己则评价称,1979年1月1日正式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是他最大的外交成就。中美建交结束双方长年的敌对状态,对推动双边关系发展和改变世界政治格局意义重大。中国赴美留学潮始自卡特任期。

王辉耀对记者分析称,卡特在中美建交上功不可没,虽然尼克松任期开启了中美交往,但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卡特任期。卡特还和中国签订了《中美科技合作协定》,最近又续签了5年,这一成果长期保留了下来。卡特也开启了中美留学生的交流,对中美人文交流贡献也非常大。

卡特的合作精神对于中美关系意义重大。王辉耀表示,卡特对中国非常友好,他的政治遗产正在被重新评估,对未来的中美关系有很多启示,双方需要沟通合作、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而不是把对方视为对手。

告别“理想主义者”

尽管卡特任内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整体而言,他的任期亮点寥寥,到达权力巅峰反而成了卡特人生的灰暗时刻,人质危机、经济疲软的批评声一度让他成了美国历届总统中“垫底”的存在。

于是在卸任后的人生下半场,他执拗地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捍卫自己的理想与信念,最终赢得了世界的掌声。1982年,卡特和妻子罗萨琳·卡特在亚特兰大创立卡特中心,开启了一段新的传奇人生,致力于慈善事业和世界和平。

卸任后的卡特建立了一系列公益慈善组织,2008年汶川地震后来到中国四川助力灾后重建,亲赴非洲给难民打井,亲自给流浪汉建造小木屋,卡特在卸任后找回了自己“理想主义者”的本心。

王辉耀对记者分析称,卡特卸任以后,在将近半个世纪时间里,他成了前总统里的楷模,建立了卡特中心,致力于慈善事业,几乎以一己之力根治了困扰世界的麦地那龙线虫病,卡特中心也成为推动中美人文交流的重要力量。

此外,在离开白宫后的40多年里,卡特出访了很多当总统时不那么方便去的国家,如古巴、朝鲜和埃及,他转型成为一名来自民间的“自由国务卿”,积极参与敏感地带的外交斡旋。2002年,卡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表彰他长期致力于国际冲突的和平解决。卡特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卸任后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总统。

在获诺奖时,卡特早已离任多年,但人们却不由得想起他对实现《戴维营协议》的卓越贡献。卡特在任时热切推动以色列与埃及之间的和平谈判,邀请时任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到华盛顿见面,亲自促成举世瞩目的1978年《戴维营协议》,埃及-以色列关系正常化。《戴维营协议》是现代中东和平进程的重要历史性成就,萨达特和贝京因此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卸任后,卡特“好人做好事”,被一些人称为美国“最差”的总统,但却是“最棒”的前总统。作为美国历史上首位百岁总统,卡特总是以谦卑形象示人,用自己的名字自我介绍开场成了他的个人招牌:My name is Jimmy Carter。

在诺奖和总统光环背后,世人常常忽略卡特作家和诗人的角色。卡特因回忆录《黎明前一小时:一个农村少年的回忆》获得普利策文学奖,他被誉为美国独立二百多年以来第一个“总统小说家”,他也是继第六届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和第十六届总统亚布拉罕·林肯之后第三个写诗的美国总统。

在卡特去世后,美国现任总统拜登表示,世界失去了一位杰出的领导人、政治家和人道主义者。“60多年来,吉尔(美国第一夫人吉尔·拜登)和我有幸与吉米·卡特成为亲密的朋友,然而,吉米·卡特的非凡之处在于,美国乃至全世界数百万从未见过他的人也把他视为亲密的朋友。”

在王义桅看来,人们会有怀旧情节,如今美国国内政治环境不佳,可能缺少一个“好人”,缺少有理想主义精神的淳朴政治家,民粹主义盛行,很难回到以前那个时代了,世界有一些怀旧情绪。

正如总统历史学家道格拉斯·布林克利所言:“卡特从来就不适合华盛顿,他更像是一名传教士而绝非政治家”。恰如1976年美国大选辩论时卡特的肺腑之言:“我从不说谎,从未欺骗过美国人民,从未背叛过任何人,这是我作为领袖的最重要品质。”

斯人已逝,作为“最后一位理想主义者总统”,卡特晚年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这给他的百年人生路更添了一丝传奇色彩。2015年,他被诊断患有恶性黑色素瘤,癌细胞扩散至肝脏和脑部。随后他接受了免疫治疗,几个月后,他体内已经没有癌症迹象,他奇迹般地康复了。

在卡特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再次展现了惊人的耐力和生命力,犹如“南佐治亚海龟”。自2023年2月以来,卡特一直在佐治亚州普莱恩斯的家中接受临终关怀。2024年10月1日,卡特庆祝了100岁生日。卡特在进入临终关怀后仍顽强地生活了近两年,而根据联邦医疗保险支付咨询委员会(MedPAC)的数据,2021年死亡的临终关怀患者平均逗留时间为92天,中位数仅为17天。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如今,卡特同事眼中执拗的“南佐治亚海龟”顶开了最后一块石头,这位“理性主义者”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坚定地游向大海的最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