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枪》导演高朋:历史的十字路口,理想主义者极其可贵动人

近些年,以东北作为舞台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被观众戏称为“东北文艺复兴”。不过这些作品普遍是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东北为时空舞台,从视听语言到主题表达,形成了一种特定的东北影视美学。

近期,又有一部拍摄东北的电影《老枪》公映。该片早在去年就斩获了第3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今年4月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亮相。虽然本片是高朋导演首部长片作品,但其老练的导演功力,获得了观众的盛赞。本片公映之后,被不少观众称为“年度十佳华语片”。然而,被誉为“年度十佳华语片”的同时,“叫好不叫座”也是《老枪》面临的尴尬处境。在这个被电影市场视为淡季的11月,仅是一声枪响也许无法扭转现况,意义不大。但一部新秀导演的用心之作,给他添置一个“扩音器”让更多人听见,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导演高朋。

1

打开书写东北的新方式

南都娱乐:本片是你的首部长片作品,拍摄的是20世纪末东北下岗潮的故事。作为一个北京人,你为何取材这个时空背景的故事作为自己的“第一枪”?

高朋:起初我想写关于运动员的故事。我把时间设置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因为此时处于社会变革期,人与困境的矛盾是最强烈的,容易形成强张力的故事情节。我认为下岗潮这个背景是全国性的,所以也没有非要拍成东北电影的执念,而最终地理背景选择东北,是尊重投资方陌陌影业的需求。

南都娱乐:拍摄首部长片,你觉得最困难的部分是什么?

高朋:最困难的是写剧本时,如何处理他人给出的意见。我以前是广告导演,本质属于服务行业,那来自客户的意见就都要尊重和采纳。但是电影导演不一样,在执导电影的过程中,我也会收到方方面面的意见。起初我不清楚我跟这些建议的关系是怎样的,不懂得如何判断意见的好坏,做了很多无效的修改和调整。直到后来才发现,电影导演不需要什么都听,可以有一些自己坚持的东西。

南都娱乐:《老枪》被戴锦华形容为“打开了一种书写东北的新方式”,你如何理解她的评价?你是否认同?

高朋:我对东北电影的了解并不算多,《老枪》的视听风格,更多借鉴的不是东北电影,而是《猎凶风河谷》《赴汤蹈火》这两部影片。我个人认为,戴老师是将《老枪》当成类型电影来评论,觉得我们用犯罪动作片的元素来拍东北电影,呈现了在一个乱局中,有一个人坚持用理想主义和周围的环境产生冲突。收到戴老师对影片的这句褒奖,我自然是很开心的。

2

手持摄影是受娄烨影响

南都娱乐:《老枪》的英文片名叫 A Long Shot,这是句英语俚语,除了“长距离射击”一意,还引申有“希望渺茫”的意思,当初为什么用这个一语双关的英文片名?

高朋:影片的英文名是负责宣发的曾理起的,无论是表意,还是引申义,都跟影片要传达的东西很吻合。主角顾学兵确实等了很久才开出一枪,他也很希望自己能再开出一枪。这里的“希望”,更多是主角顾学兵对在混乱之中依然坚守某些东西的希望。

南都娱乐:本片有不少手持摄影的镜头,你对这种拍摄手法情有独钟吗?

高朋:是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快,快就意味着省钱。影片预算对像我这样的新导演而言是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二是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手持拍摄更有写实风格。相比起调度卡得非常死的固定或者移动镜头,在手持摄影中,因为摄像师随时都有调整的空间,哪怕不按原本的剧本调度,也能捕捉到演员更松弛的表演状态。

这种手法也算是受到娄烨导演的影响。除了手持摄影,在其他工作方式上也对我有一定影响,比如说对演员的解放,到现场后突然就不按剧本来,只点明大概的任务,就让演员自由发挥。所以你可以看见娄烨影片中的演员,跟演其他人的电影都不一样。

南都娱乐:这么说,本片是有一些演员自由发挥的部分?

高朋:在《老枪》里,也有即兴的内容,但剪进去的不多。主要是蒙太奇段落里的几个镜头,比如说顾学兵带耿晓军到他家里,去学校门口接他,把他抓回家里。现在电影里看到耿晓军拿砖头跟顾学兵对峙的那场戏,当时是我只跟周政杰(耿晓军扮演者)说,让他忘记剧本随机发挥,目的就是让顾学兵难受,所以拿砖头完全是即兴的行为。当时祖峰还以为周政杰会按剧本来,结果因为周政杰的即兴表演,他就很意外,处理得非常有意思,最后结果也很有真实感。但碍于影片篇幅有限,只能把这些剪成蒙太奇里的片段。

3

笃定祖峰愿意参演

曾担心秦海璐珠玉在前

南都娱乐:你在其他采访中说过,主角顾学兵完全是为演员祖峰量身打造的角色,这个演员对你来说最大的魅力是什么?可否分享一下当初邀请他的时候发生的故事?

高朋:我在写剧本的时候,脑子里浮现出的人物形象就是祖峰。首先,顾学兵表面上是特别温和柔软,有点好欺负,借用观众的话来说就是有点“窝囊废”的人。但是他的内核非常坚硬,有他自己要坚持的东西。我觉得祖峰身上也有这种特质。

第二,我个人偏爱有松弛感,没有特别表演痕迹的塑造方式,祖峰就是这类型的演员。当时我邀请他的过程也挺顺利的,我们就见了一次面,聊了大概一个小时。当时我就大致跟祖峰介绍了下顾学兵这个角色的设定,比如顾学兵是“慢一拍”的人,成熟、社会化得比较晚,也算是他后面塑造角色的抓手。我觉得祖峰答应得这么快,可能也是因为顾学兵在某种程度上跟他的人生有某种吻合吧。祖峰早期也是在工厂上班,过了些年才考电影学院。之后当了很长时间的老师才下定决心离开老师的岗位,转型当演员。这也有点“慢一拍”,所以顾学兵的设定可能比较打动他吧。我在写剧本阶段,就笃定祖峰愿意参加我们的影片,因为顾学兵这个角色太适合他了,我也相信他对这个角色一定很感兴趣。

南都娱乐:你给顾学兵安排了耳疾的设定,为何选择这个病?这一疾病是不是一种隐喻?

高朋:我前期采访的时候,了解到有些射击运动员的退役理由,是长期待在枪声环境下导致听力下降,进而影响身体平衡性。但后来我再深入了解的时候,就发现听力跟身体平衡性不一定是相关的,很可能只是运动员需要这么一个理由,来合理化自己退役的结果。

另外,人压力大的时候会有耳鸣现象。那影片中顾学兵到底是因为压力大,心情不好导致的耳鸣,还是由于耳疾才耳鸣,就很值得玩味。

南都娱乐:顾学兵长时间处于一种压抑情绪的状态,他压抑着自己的不满,还压抑着自己对金雨佳(秦海璐 饰)的欲望。他的潜意识中是不是对表达自己的意图有羞耻感?这是否也跟他曾经是运动员,心理状态被训练过有关?

高朋:我觉得更多的是顾学兵对自己的不自信吧。一是在那个年代,跟另外一个人一起建立生活是需要背负很多责任的,而顾学兵显然没有能力处理自己的生活和未来,他能不能让金雨佳幸福,他完全没谱;二是金雨佳比起顾学兵更有能力,也就导致顾学兵没有迈步的勇气。

运动员身份给顾学兵的束缚,更多是在团体荣誉感、为国争光等的道德观上,而不是情感生活上。

南都娱乐:秦海璐一直是东北女演员的代表,从出道的《榴莲飘飘》到《钢的琴》,她都有扮演受东北经济下行影响的女性角色,《老枪》找到她,是否有考虑这种互文效果?

高朋:邀请秦海璐是我的出品人的想法,她们本身有过一些合作。但我个人一开始是担心的,因为秦海璐在《钢的琴》里饰演的淑娴演得太好了,我担心她给观众留下的印象太深刻。金雨佳和淑娴这两个角色是有些相像的,而金雨佳的角色重要性对比淑娴会低一些,很难超越淑娴,这两个角色也很容易被观众拿来对比。

但后来经过几次交流,我就改变了想法,秦海璐是非常优秀的演员,既然她愿意参演,那我也相信她能很好地塑造金雨佳这个角色。

4

打开创作思路,电影行业还有很多机遇

南都娱乐:电影在出字幕期间插入了一个片段,主角团沿着铁道漫步,最终如海市蜃楼般消逝,这是否在象征某种物是人非?是否也暗示了顾学兵已经死了?

高朋:顾学兵是肯定没死的。借用西安映后会一位观众的话,就是四个字:殊途同归。从我们当下回看历史,很多人都是在自己生活中做出他们能做的最好选择,都是为了活下去。所以真的是“殊途同归”吧。

南都娱乐:你最希望观众从《老枪》中感受到什么?

高朋:我更希望观众能感受到一种力量吧。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现在又到了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那我们要怎么去面对这些变化,能不能保护好自己的那份坚持呢?好比说影片里顾学兵最后做到的事,其实是没有扭转社会现状的能力的,只能解决一些暂时性的、小范围的问题,但他至少代表了在那种环境下,仍有那么一种人在坚守,这是很可贵,也是很动人的。

南都娱乐:今年电影市场整体表现遇到了瓶颈期,你觉得现在是电影人的艰难时刻吗?

高朋:我个人觉得不是。电影诞生至今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换言之,它是一个很年轻的行业。电影诞生之初,人们也只能通过投币机器的小窗口观影,和我们现在用手机看电影的体验是类似的。有人认为随着媒体渠道拓宽,现在人们不再走进电影院,而是选择线上观影,这样的行为将电影草率化和简易化了。但再过50年,说不定这种形式已经成为主流,又或者是发生了更大的转变。现在的电影形式,只是漫长电影史中的一个环节而已。所以我认为,如果我们愿意打开创作思路,电影行业还是有很多机遇的。

南都娱乐:未来你还想拍什么题材的电影?

高朋:我挺想尝试不一样的东西的。最近正在研究喜剧,挺想拍拍看的。

采写:南都记者 刘益帆 实习生 林睿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