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日签约率100%,沙家浜居民挥别老土地
昨天(12日),华济路2弄地块新建绿地项目(沙家浜小区)启动征收签约。当日,857证完成100%签约。现场的8辆大型搬场车整装待发,爷叔们打趣:这是要承载着居民们的新生活启程啦!
沙家浜地块史称"网船浪",小区建于1994年,居住着上岸渔民、市解困办分房居民、购买商品房入住居民等,建筑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800多户居民。
据悉,"十四五"期间,上海聚焦外环绿带改造提升,环城生态公园带(徐汇段)位于上海主城区内华泾镇范围,华济路2弄地块新建绿地项目有利于激活城市生态和人文资源,构建更高品质的绿色生态空间。
城市更新是促进一个区域发展最有力的支撑,一头连着民生,一头也连着发展。徐汇区华泾镇党委书记李国荣表示,华泾镇发挥党建引领优势,以"四前四联"+苦干巧干推进房屋征收,在5月12日签约首日之前、提前5天完成100%预签约,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从老土地走向新生活。未来这个地块将配套新建绿地项目,有利于激活城市生态和人文资源,为打造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华泾镇按下加速键。
有不舍,但更期盼新生活
有居民趁着这次整理家什,翻出了当年的老照片和土地证。1951年颁发给沙家浜渔民的土地证已经泛黄。但居民激动地说:"从渔民房子到小区房子,现在能够又遇到城市更新的机会,生活品质更高了。"
家住35号楼的陆阿姨面对老照片如数家珍。她出生在沙家浜,工作在附近的工厂,家里的第三代在旁边的小学读书,对这块老土地充满了感情,现在奔向新生活,既感到开心,又有着不舍。
还有居民现场拍起了小视频,镜头缓慢扫过小区的种种,有不舍,但更期盼新生活。
随着一声高喊"发车",一辆辆身系大红花的搬场车缓缓启动。当车轮开始滚动,他们也将踏上崭新的生活。
"四所一庭"联调解纠纷
但事实上,100%签约,来得并不容易。
相关征收人员细数难点:比如人员结构复杂。本地块涉及本地居民较多,一部分为原地安置居民,一部分为动迁安置和市场买卖居民,共涉及人口为2192人,特殊人群占7%,其中包括80岁以上老人、瘫痪者、残疾人等特殊情况。
还有不少亟待解决问题,如居民家庭矛盾,例如产权人过世后签约主体的确权及分配问题、家庭矛盾、不合理诉求等;学籍保留问题,小区附近有配套的较好质量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居民提出要求保留学籍;高龄老人租房困难,需要渡过搬迁过渡期等。
自沙家浜小区正式纳入征收计划,华泾镇提前组建了沙家浜居民区房屋征收补偿项目临时支部委员会,3天内共召开8场圆桌会,参与圆桌会居民188人,会场外参与答疑居民约260人,累计接待服务居民约450人。
还创设"四所一庭"联调机制,司法所、派出所、律师所、房屋征收服务所和人民法庭,发挥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作用,深入征收基地一线常驻办公,累计化解继承、监护、析产、租赁等纠纷21起。针对有的居民个性需求,个性问题个性定制,为中考家庭推荐安静环境的住处,对残疾人开展日常关爱,还有沟通五六个小时终获理解认可凌晨签约……
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今年2月19日,华泾镇党委组建沙家浜居民区房屋征收补偿项目临时支部委员会。临时党支部紧紧围绕项目征收的目标,充分发挥"党建+征收"的政治引领作用,一线党员通过政策宣传、谈心沟通等方式解决居民家庭矛盾,对于被征收群众合理的诉求,积极出点子、想办法,听取民意,当好矛盾纠纷的调解员,为全体经办人员做榜样,形成了党群同心、干群勠力的良好氛围。
华泾镇、居委会工作人员会同一征经办人员或主动登门或致电居民,做好政策宣讲、困难帮扶、意见征集、问题解决等各项工作。针对居民提出的不合理诉求,项目组将结合近年征收案例,帮助产权人分析市场行情,做好政策宣导工作;针对居民遗产继承等家庭矛盾,项目组通过由退休书记、党员骨干等人员组成的调解小组,以小家庭为单位逐一做工作,从而保证居民征收利益最大化。工作组成员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磨破嘴、跑断腿",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努力找准"开锁的钥匙",以最快的速度消除群众的疑虑,赢得群众支持。
作者:王宛艺
文:王宛艺 图:采访对象供图 编辑:张晓鸣 责任编辑:祝越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