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台湾出身得主!93岁历史学家许倬云获唐奖「汉学奖」
▲93岁的中研院院士许倬云获得第6届唐奖汉学奖。(图/唐奖基金会提供)
记者许敏溶/台北报导
第6届唐奖今(20日)揭晓「汉学奖」,得主是93岁的中央研究院院士许倬云,他在汉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获肯定,这也是唐奖颁发6届以来,在严格定义下首名台湾出身的得主。
唐奖教育基金会指出,许倬云以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深刻洞察闻名,研究不仅深入探讨中国长期历史本质问题,更在通史解释上强调文化的包容性与交流,寻求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定位,将社会科学方法融入史学研究,证明汉学可以走出学术象牙塔,被誉为一位兼具博雅理念与淑世精神的史家。
每2年一届的唐奖,今年迈入第6届,先前已公布永续发展、生技医药得主,明天还将公布法治奖得主,每个奖项可获得5千万新台币奖金,包含1千万元研究补助费,借此延伸及推广得主影响力及贡献。
第6届唐奖「汉学奖」由美国匹兹堡大学荣休校聘讲座教授、中研院士许倬云获得。许倬云于1949年随父亲来台,在台大历史系取得学士和硕士,留学返国后曾任职台大和中研院,是唐奖颁发6届以来,首位严格定义下台湾出身的得主。2014年首届唐奖汉学奖得主余英时亦有中华民国国籍,但他出生于上海,后来主要在美国任教与居住。
唐奖基金会表示,许倬云从青壮年时期开始将社会科学方法融入史学研究,为专注于学院对话的传统汉学拓展新方向。且其学术工作从历史事实中寻求历史知识,并将视角从过去延伸至今日与未来,展现一种跨越时代的学问,证明汉学可以走出学术象牙塔,与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对话,从而对汉学产生根本性影响。
▲第6届唐奖汉学奖得主今天揭晓,由中研院院士许倬云获得。(图/唐奖基金会提供)
唐奖基金会指出,许倬云对周秦汉时期的专题研究提出独到见解,达到「史识」高度,形成一种融会贯通的大历史解释,且治学功夫体现于《西周史》对亲缘社会华夏意识的诠释,《求古编》对文官制度的探讨,以及《汉代农业》对精耕细作与市场经济的分析,而这些命题即是他所谓的中国文化「三原色」。
除了学术研究之外,唐奖基金会表示,许倬云1960年代在台大历史学系主导历史教育课程转型,培养一代后辈学者,并打开中国社会史研究风气,对台湾史学界带来深远的影响。其史学观点也自1990年代起,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成熟而广泛传播,产生重大作用。
唐奖基金会也肯定许倬云跨出学术圈,将历史研究成果转化为人文素养的资源,出版多部通识著作,从历史的角度探讨时代转移、管理、组织等议题。其努力证明历史知识的实用性,展现他既具有西方学院派学者的特质,也有中国传统士大夫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