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方观点理解中国 王赓武获唐奖汉学奖
(知名史学家王赓武获得2020年唐奖汉学奖。图/唐奖教育基金会)
2020年唐奖汉学奖今(20)日揭晓,由知名史学家、中国-东南亚关系专家王赓武获得,表彰他在中国的世界秩序、海外华人及华人移民变迁等领域,具开拓性且深入的剖析,相较传统上从中国内在观点或由西方相对视角来观看中国,他对华人世界地位的诠释有新颖重要贡献。
中研院史语所陈国栋研究员表示,「大处着眼、以见解取胜、能追古溯今」是王赓武教授学术研究最有特色处,从更长远的眼光看中国与华人历史的变迁。此外,王赓武教授也被公认是与唐奖首届得主、中研院院士余英时教授齐名的海外华人史学大师。
王赓武现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特级教授。王赓武1930年生于荷属东印度泗水(现印尼),父母皆为中国人,成长于英属马来亚,在英国受高等教育,1957年取得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博士,此后学术生涯遍及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澳洲、美国,1986年至1995年担任香港大学校长,曾为英国牛津大学万灵学院及英国伦敦大学洛克菲勒访问学人。
历经多元文化洗礼,让他既是中国儒家文化与英国菁英学术的「圈内人」,也是境外看中华的「圈外人」。王赓武在新加坡出版的英文回忆录《家园何处是》说道,「中国对外部世界,尤其是那些离开中国、在外国定居的华人究竟意味什么,是吸引我研究华人的原因。」他从南方观点理解中国,开辟出一条不同于同期历史学家的路。
海外华人、华人移民泛指「华侨」,指寄居异地或他国的人民。「侨」一字最早记载于中国魏晋南北朝之《魏书》、《晋书》,具有旅居、寄居之意。然而,当寄居迫于现实变成久居,就演变成暂时与永久并存的「侨居」,人的自我认同也起了微妙变化。王赓武因其生长背景,深感「身分认同」是个人在情感及认知上的态度,是一种心理状态,可能随环境产生转变,并非二选一的选择题。
从小接受西方教育训练的他,遂以严谨的思辨能力跳脱二元对立的框架,回溯「侨」的历史流变,进而提出「海外华人」的概念,细细考究古今海外华人在地区扮演的角色,结合华人史、中外关系史、贸易史、海洋史及东南亚历史,从丰富视角观看世界秩序,在海外华人相关领域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