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一条「麦马克洪线」 模糊边界埋中印冲突种子!
国际中心/综合报导
中印双方的「洞朗事件」终于在28日传出落幕。事实上,两国之间的边界总长约2000公里,在这个地段的问题已经存在已久,历史上两国也为此谈判和冲突许多次,根据统计,中印之间的有纷争的领土就超过12万平方公里。其中导致后续纷争不断的原因就是西姆拉会议和划分边界的麦马克洪线(McMahon Line)。中国和印度两国都是古文明大国,且人口众多,互相往来的历史悠久。1846年,英国东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建立了查漠-喀什米尔土邦,占领了部分原属于中国西藏地须管辖的土地,此时统治中国的清朝面临许多内忧外患,英国趁机签订了《中英藏印条约》和《中英藏印续约》,迫使清朝政府承认锡金地区是英国的「保护国」,英国在1903年入侵西藏,隔年攻占拉萨地区,噶厦政府官员只好接受英军的条件。
接着噶厦政府和清政府关系恶化,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隔年英国占领了藏南地区,还获得当地部落的支持,该年底噶厦政府宣布独立,但当时的民国政府不愿意承认。为了确立中国、西藏与英属印度之间关系,1913年10月到1914年7月之间,在现今印度北部的城市西姆拉(Shimla)举办了三方会议。
1914年的3月,英属印度外务秘书亨利·麦克马洪(Arthur Henry McMahon)爵士与西藏代表交换秘密条件,英方表示会支持西藏独立,交换对方承认「麦马克洪线」,并割让部分领土,包含西藏南端的商业重镇达旺。
▲代表参加会议的麦克马洪爵士。(图/取自维基百科)
「麦马克洪线」原先是一条由英国探险家测量得出的界线,划分当时的英属印度和西藏,由代表参加西姆拉会议麦克马洪爵士提出,但实际上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这条线打破了中印传统的分水岭,印度的国界往北移了约100公里,并把传统上认为属于中国的9万平方公里土地划为印度和缅甸领土,且全线有7处被河流穿越,造成后续的纷争。
由于民国政府和西藏噶厦政府针对西藏独立问题一直无法达成共识,中方也不认同麦马克洪线所划分的领土范围,最后,中方代表在1914年7月3日退出这场谈判,同日,英属印度噶厦政府签署了《西姆拉条约》(Simla Accord)。条约的内容中将西藏分为「外藏」和「内藏」,「继续由拉萨西藏政府管辖,中国不会干涉其内政」,并以麦马克洪线定义了三方之间的边界。
▲中印之间的矛盾仍然在持续。(图/美联社)
不过,对于包括边界和西藏独立等条约内容,历届的中国政府一概不予承认,印度在1947年独立,继承了英属印度在国际法上的一切义务,也承认西姆拉条约。这样的背景也造成两国对于边界的认知不同,导致后续的纷争不断,如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中国当时占领了该线以南的地区,但战争后退出,印度在1987年将该地区划为阿鲁纳恰尔邦( Arunachal Pradesh),中国则称为藏南,两国有争议的土地在这一地区占80%。目前在这块有争议的地区中,大约有30万的移民居住。近日来,中印两国洞朗(Doklam)边境高地发生了武装对峙,导火线是印度试图阻止中国在当地扩建道路。这片高地位于中国的西南部与印度所窃据的锡金(Sikkim)和不丹的交界地带。洞朗目前由中国实际控制,但不丹与印度都宣称拥有该地主权。还发生了两军互相丢掷石块,造成数名军人受伤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