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心灵契合」路线图

报社

扫描QR code参与线上讨论

两岸关系恶化台湾支持统一者仅存8%,达到历史低点,因而刺激了大陆的「武统声浪,两岸军事冲突风险升高。对两岸和平有期待、对统一有愿景的人可能需要反思:统一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统一?统一究竟是手段,还是目的?统一如何行稳致远?

长期以来,这些问题纠缠不清。就大陆而言,统一是事关民族荣辱历史使命,国民党则认为,统一是两岸制度竞赛价值竞争的终点,个人则往往从自己的价值观、现实利益与未来取向决定统独好恶。两岸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国际因素的干扰,又导引了台湾民众的认知,随着时间流逝,台湾距离统一不近反远。

自习近平提出「心灵契合式统一」概念后,统一的境界格局进入新的格局,给了和平统一更大的想像空间,就文字而言,所谓「心灵契合式统一」应该是先「心灵契合」再完成统一。那么,两岸不妨先绘制「心灵契合路线图」。

绘制路线图之前,首先要明确,哪些手段有助于心灵契合,哪些手段无助于乃至违背心灵契合?比如,「武统」是心灵契合式统一的天敌,无庸赘述,再如,经济合作与融合固然有助于增加相互依存度,但未必有助于心灵契合,实证证明,人心是「买」不到的。同样,「井水不犯河水」的「两制」也无助于心灵契合,香港经验历历在目,这些都应该排除。

心灵契合式统一关键处,在政治制度、价值认知、社会心理的融一,这当然不是一步到位、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两岸以耐心、善心、信心绘制路线图,共同构建有助于心灵契合式统一的制度架构

台湾普遍把「习五条」解读为「急统」宣言,这是莫大的误解。主要是因为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在「两制台湾方案」6个字,遗漏了两个要点,甚至连大陆自己的对台专家都没有好好解读:第一,「民主协商」是为了「两岸和平发展制度性安排」,第二,希望两岸双方「实现台海持久和平,达成国家统一愿景」。

事实上,「制度性安排」并不意味立即实行「一国两制」,「统一愿景」也不是指立刻统一。换言之,只要两岸共同确认统一愿景、承诺不分裂既有主权领土,双方就可以坐下来广泛深入讨论。《中华民国宪法》有「国家统一前」的规定,民进党政府无意更改,两岸其实只要回归宪法,「统一愿景」就是共识。明乎此,就不用对「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抱持敌意

「心灵契合式统一」的第一步,应该是两岸在共同确认统一愿景之下,彼此尊重和保障双方核心价值诉求。例如,台湾的普选制度、政党政治新闻自由宗教自由、国际空间、参与区域经贸整合,这些是台湾社会的主流共识,也是中华民国宪政体制所保障的范畴。同样,台湾也不要去改变大陆政治体制,不干涉港澳、不搞台独正名,这也是大陆眼中「民族大义」的核心价值。

上述基于相互尊重的共同承诺,其实就是习口中的「两岸和平发展制度性安排」。但还不够,两岸从「和平共处」到「和平共融」还需要共同构建「第三制」。在传统的统一模式思维中,两岸统一必须以双方(或其中一方)更改既有体制为前提,这里面的成本、风险都是未知数,谁都不会愿意。但如果双方在各自保有既有体制基础上,共同建构「第三制」,也就是章念驰陈孔立两人主张的「创造一个两岸都可以接受的一个中国新概念!」,如能建立广泛共识,「心灵契合式统一」就可迈出关键第二步。

「第三制」的意义很宽广,不用预先框定在「第三宪」或者「大屋顶」等传统概念之中。可以经由「试点」找出最佳模式,譬如「金厦融合试验区」。两岸双方可以坐下来谈,如何汲取双方政治文化和社会制度中最有竞争力的因素,共同构建试验区的政治融合方案,这远比直接制定「台湾方案」成本低、风险少、阻力小。

同时,「第三制」亦可以在国际空间展开建构。两岸若达成共同统一愿景,可否在世卫组织、国际民航组织等民生类国际机构商讨「一中(国)两席」的安排?可否与美方组成「陆美台三边二轨安全对话机制」?可否在多边经贸协定中设立「台湾+」的安排?两岸在国际空间建构「第三制」,就是为了因应传统意义美国因素对两岸关系的影响,这是长期、持续、非武力、不冲突方式逐渐化解美国因素、避免台海沦为「修昔底陷阱」最深处的唯一途径。

「心灵契合统一路线图」的绘制工程浩大,但只要踏出第一步,中华民族的复兴即完成逾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