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人民如何达成「心灵契合」? 马英九提2条件

马英九提2条件让两岸达成心灵契合。(图/本报资料照)

记者赖于榛/台北报导

总统马英九4日最后一次以总统身分发表「六四」26周年感言,除了呼吁大陆当局,正视历史,走出伤痛,创造更有对话基础的共同未来,他也强调,两岸人民要能达成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说的「心灵契合」,必须要有2个条件,一是「和平与繁荣」,二是要靠大陆致力推动民主改革才能达成。

马英九说,他上任后,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以「九二共识一中各表」为基础,维持两岸「不统、不独、不武」的政策,成功打造出台海两岸「和平、繁荣」的现状,但由于两岸制度间存有巨大差异,两岸人民心理产生相当距离

「大陆领导人习近平先生也说过,两岸人民要能『心灵契合』」,马英九说,他则认为,要缩短心理距离,达成心灵契合,「和平与繁荣」只是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则要靠大陆致力推动民主化改革才能达成,并表示他这7年来的努力,使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已经有坚持「九二共识」作为共同基础,倘若大陆方面更进一步深化民主进程,「这就是两岸未来可以更深入对话的共同基础。」

马英九还说,7年前就职时曾说,「我们真诚关心大陆13亿同胞福祉,由衷盼望中国大陆能继续走向自由、民主、均富的大道,为两岸关系长远的和平发展,创造双赢的历史条件」,指出「平反六四」,就是为两岸创造双赢的重要历史条件之一;正视历史,尤其是「六四事件」,这样两岸的共同基础会更加稳固。正视「六四事件」如同台湾不断纪念反省民国36年(1947)的「二二八事件」,马英九表示,任何政府面对伤痛历史,都必须「就事论事」,面对沈痛家属,更需要「将心比心」,一方面绝不能让悲剧重演,另一方面更应该采取必要行动来「平反六四」,积极抚平受难者与家属所受的伤痛,这样的行动,也必然会对台湾产生极大的正面作用,拉近双方心理距离。

►►►关注2016,邀请读者加入《ETtoday筋斗云粉丝团

马英九「六四」廿六周年感言全文

「六四」廿六周年感言-正视历史,走出伤痛,创造未来今年是「六四事件」廿六周年,也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这两个重大事件教导我们同一件事,就是不论中外,主政者不能回避伤痛,必须勇敢面对历史、痛定思痛,才能走出阴霾,迈向未来。今天是我最后一次以总统身分发表六四谈话,特别要呼吁大陆当局,正视历史,走出伤痛,创造更有对话基础的共同未来。三十年前,台湾从威权走向民主的经验证明政治改革或许有阵痛,但不会造成灾难,反而成为国家新生契机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是鸟之双翼,相辅相成,缺一就不能振翅高飞。过去卅年大陆经济改革成就斐然,回头来看,当年的改革者,绝对无法想像能有今天的成果改革开放不但没有造成灾难,反而使大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准也有显著的提升。但政治改革却相对脚步较缓,国际社会对大陆的人权印象,停留在「六四」,凡此种种,不免让希望两岸关系未来进一步扩大与深化的人,感到失望。民国九十七年(2008)本人上任后,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以「九二共识、一中各表」为基础,维持两岸「不统、不独、不武」的政策,成功打造出台海两岸「和平、繁荣」的现状。但由于两岸制度间存有巨大差异,两岸人民心理上产生相当距离;大陆领导人习近平先生也说过,两岸人民要能「心灵契合」,我们认为,要缩短心理距离,要达成心灵契合,「和平与繁荣」只是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则要靠大陆致力推动民主化改革才能达成。去年双十国庆致辞时,我曾呼吁,大陆在推动政治改革时,建立包容异议分子的民主价值,逐步推动具有大陆特色的民主化进程。容忍歧见不是舶来品,中国春秋时代的子产,就以不毁乡校、容忍人民批评政府获得时人的赞赏。我们这七年来的努力,使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已经有坚持「九二共识」作为共同基础,倘若大陆方面更进一步深化民主进程,我们认为,这就是两岸未来可以更深入对话的共同基础。七年前,本人在五月二十日就职时曾说:「我们真诚关心大陆13亿同胞的福祉,由衷盼望中国大陆能继续走向自由、民主、均富的大道,为两岸关系长远的和平发展,创造双赢的历史条件」,而「平反六四」,就是为两岸创造双赢的重要历史条件之一。正视历史,尤其是「六四事件」,我们认为,这样的共同基础会更加稳固。如同我们每年在台湾不断纪念、反省民国36年(1947)的「二二八事件」与民国40(1950)年代的「白色恐怖」时期一样,任何政府面对伤痛历史,都必须「就事论事」,面对沈痛家属,更需要「将心比心」。我们诚恳期望,大陆当局能正视「六四事件」,一方面绝不能让悲剧重演,另一方面更应该采取必要行动来「平反六四」,积极抚平受难者与家属所受的伤痛。这样的行动,必然会对台湾产生极大的正面作用,拉近双方心理距离。让两岸互动有更稳定与更丰富的共同基础,为后代创造更有开创性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