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克服听力劣势 陈康获选国际听障运动副主席
记者洪侦源/专访
39年前呱呱坠地,陈康的父母还沉浸在小孩正常的喜悦,但1岁时发高烧后,这个孩子跟父母一样,成了听障人士,但他看得很开,认为跟父母一样反而沟通没有障碍,而在历经多年奋斗后,陈康现为国际听障运动总会副主席。
陈康出生后,邻居到庙里求平安符,结果符水喝完后就高烧不退,「父母都是听障者,我出生时会哭哭啼啼他们都很高兴,所以邻居才会去求平安符,希望保佑继续有听力,但我并不怪邻居,因为这样我跟父母反而没有沟通障碍。」
听障者的求学过程,比一般人来得辛苦,陈康说,小学时同学不了解听障者的状况,会对着他叫骂、挑衅,「他们想说我听不到,可以一直骂,不过在我上国中、高中之后,就没发生这种状况了。」
陈康回忆说,较为困扰的是,上课并无手语翻译,读唇语很吃力,光看课本、讲义理解能力有限,这是身为听障者较辛苦的地方,听障者有太多不为人知的辛酸,陈康没有多谈,乐观的他表示对这一切都心存感激。
北士商广告设计科毕业后,陈康考大学落榜,舅舅觉得重考一年浪费时间,决定送到他到美国念书,一去就是7年,虽因故未能完成学业,但也练就出色的英文能力,「我遇到很多贵人帮忙。」
2009年台北听障奥运筹备处招募人力,中华民国听障者体育运动协会秘书长赵玉平建议他加入,问到参与听奥的感想,陈康开心的说:「大开眼界!」因为担任贵宾接待、开闭幕典礼主持人等工作,也开始和国际听障运动总会结缘。
在听障者体育运动协会工作时,陈康再被推荐参选国际听障运动总会副主席,「第一个看中我最年轻(现39岁),第二个我有英文能力,加上有台北听奥的经验,于是我成为这个体系唯二的亚洲成员,也是第一个当上副主席的。」
志在回馈的陈康,表示当上副主席后,要做的事情比台北听奥时还多,「压力当然很大,但是我希望能找到更多亚洲方面的人才,一起为听障运动的发展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