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心灵契合从化解民间误解开始

两岸官方交流愈锁愈紧,民间交往过程中的一些龃龉事件,因官方互不来往,甚至有意采取对抗的做法,而彼此嫌隙更深,很容易就酿成政治事件。最近几件大陆网友举报台独案件都动见观瞻影响深远。

首先是台湾演员柯宇纶,其台独言行,特别是其父亲柯一正在太阳花学运的鲜明表态,被大陆主管部门注意,他参演的一部电影因而遭到大陆片商搁置。究情论理讲法,包括艺人在内,任何人到大陆发展,当然应该对大陆的制度民情起码的认知与尊重,不能一面赚大陆的钱,一面伤害大陆民众的感情。工作遭到封杀事小,触犯大陆法律事大,不可不慎,相信柯一正、柯宇纶父子心服口服。

不过,事件传回台湾后,却因政治操弄再次沦为口水战和选边站,模糊了事件本质,是非曲直不明,既定态度立场再度固化。就大陆苦心追求「两岸一家亲」及惠台政策所希望实现的目标而言,并非好事,亦非支持两岸心灵契合统一者所乐见。

不幸的是,民进党政府走上分离道路,大陆官方相应升高反台独压力后,大陆民间社会对台湾的好感也受到影响,对台湾的批评难免出现矫枉过正,伤及无辜现象。甚至一些人有很深的中国情怀,希望大陆富庶、强大,却因为两岸在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上的差异,或者不赞同大陆的政治、经济发展模式,希望追求「一国良制」的人,也受到连累。他们坚持中国认同、希望中国强大,但希望暂时维持自主,期望未来与大陆共同创造更好的制度,这一类人应该是大陆的朋友而非敌人。

事实上大陆官方曾经确认,台湾同胞乡土的台湾意识不等于台独意识,可见大陆党政部门权威媒体,都认真推敲过当中的微妙差别,因此从官方立场来看,应该不至于出现反台独扩大化的问题。至于涉台研究部门,特别是知名学者,因为长期专研两岸议题,也对台湾民情状况有清楚的认知,自然对台独也有比较清楚的界定。以上两类机构和个人,在台独界定的问题上,目前来看仍然是主流。

问题主要在于第三类人群,即民间一般大众的认知偏差,许多人不了解两岸主权权之争,对台湾内部的多元立场也缺乏足够了解,他们的批评常常流于想当然尔,造成的负面影响却很大。如果放任这种偏差的民粹心态坐大,不仅会在两岸之间制造冲突对立,甚至可能坡及大陆涉台部门和学者。

最近厦大两岸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刘国深教授就饱受台独举报之苦,他在参加台湾学术活动的一席发言,被大陆网民点名批判,成为飞来横祸。厦门大学台研部门是台湾史研究权威,理解台湾人的心态,因而对台湾也比较友善,他们都遭到批评,看在台湾民众眼里,恐怕只会升高双方敌意,也会让更多台湾人失望,这与改善两岸关系,特别是拉近两岸心理距离的目标,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刘国深教授被举报台独事件,其实也是对涉台部门和台研机构的一个提醒,一方面,大陆需要对台独的定义进一步厘清,避免对其内涵过度扩大解读,更不能随意给台湾民众扣上台独帽子。随着两岸民间互动的进一步扩大,两岸民间互动将会更加频繁,大陆民众也将越来愈容易接触到来自台湾的人和事,如果这一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双方很可能还会不断出现冲突。大陆从主流媒体开始,就应该对台湾主体性的主张,抱持更大的包容态度,透过更多的交流增进彼此理解和谅解,逐步化解其对大陆的疑惧心理,也避免坚持台湾主体性的台湾民众,最终走向台独的政治主张。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事,大陆对台研究部门应该更重视对内政策宣导的力度,长久以来,大陆涉台学者将主要精力放在与台湾政学界沟通了解上,却忽视对大陆民间社会的沟通。随着网路时代的到来,大陆民众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声音,其对两岸关系的观点也得以放大,缺乏正确认知的结果,常常引起舆论争议,面对这一新情势,大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通过对内宣导工作,让大陆民众能够充分了解何谓台独,以及台湾主体性与台独的差异,从而化解误会、减轻舆论压力。而这也将为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大灵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