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不撤守:陈长文》台湾:独一无二的人权模范

监察院8月1日举行国家人权委员会揭牌典礼,但现在朝野立委都不急着修法,反认为应先讨论监察院的存废问题。(总统府提供)

近日笔者获悉由纽约大学法学院教授孔杰荣(Jerome Cohen)、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安守廉(William P. Alford)、前大法官罗昌发教授编纂,介绍台湾人权法治现代化之著作—《台湾和国际人权:一个转型故事》(Taiwan and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A Story of Transformation),荣获具百年历史、声誉卓着的美国国际法学会(ASIL)2020年度「国际法」特殊领域著作奖(Certificate of Merit in a Specialized Area of International Law)殊荣!

书序编者们提及他们搜集了37篇海内外专家论文,从不同面向评价台湾的人权如何一步一脚印专制迈向法治的过程作者的一项共识是,人权公约在促进台湾从威权转型民主,起了关键性作用。评审委员指出,这本书介绍一个令人着迷、具挑战性且未曾被充分揭露的故事—在台湾的中华民国如何在独一无二的国际地位特类sui generis)窘境、加入多边公约资格备受国际法及政治凌虐的状况下,勉力将多项人权公约内国法化(internalize)并实践的过程。评委表示,透过台湾拥抱人权公约的故事,除了显现国际公法政府承认的灰色地带,也彰显国家实践多边公约的动态能量。

基上,笔者试着提出中华民国从威权走向民主、透过法治(包括人权公约)保障人权关键因素及永续发展之必要。

一、 从威权到民主的关键在解严。国府迁台至今70余年,历经戡乱、戒严、丧失联合国代表权、中美断交,目前陷入被国际社会孤立的窘境。在戒严与孤立下,我们的法治发展宛如扣上两把大锁!即使在1947年便拥有一部堪称完美的成文宪法,但因戒严使保障公政人权的条款遭冻结,人民权利的保障书看的见却用不了,好在经社文的发展成了解严前维系台湾安定的元素。

1971年丧失联合国席位的我们同时失去参与缔结重要多边公约的机会,即便多边公约发展蓬勃、保障美好,却与我们绝缘。真正让台湾从威权迈向民主、解开法治第一道枷锁的关键,源自经济发展有成与落实宪法基本权的底蕴逐步成熟。因此,威权与民主最大的分界,是80年代民主化诉求,促成开明专制的蒋经国总统顺应民意、宣布解严的那一刻!告别威权,我们有了萌生法治的环境!

二、 民主法治的深化,人权公约功不可没!多边公约是各国集思广义而成,其广度、深度非内国法所能比,许多人权及非人权规范,对于民主化后的台湾都是无比珍贵的现成养分。即便我们在1987年底已走出戒严威权,仍受困于缺乏国际地位的枷锁,无法藉参加人权公约丰富我们法治内涵之不足。其实,当时为政者也未必能体会应穷尽一切,拥抱已具普世价值多边人权公约的实用性

在解严后近二十年,因非政府组织的奔走,陈前总统试着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加入书存放于联合国,与多边公约总算沾上边,但就如预期遭联合国拒绝。所幸国际法教授出身的马前总统任内改弦易辙以条约批准案及公约内国法化(施行法)两案并进方式推行,终于在其任内完成联合国9大核心人权公约中5部施行法之内国法化。

遗憾的是,同是国际法教授的蔡总统,两任以来对推动其余4部人权公约(尤其涉及禁止酷刑移工保护公约),内国法化的进程却仍只听楼梯响;根据去年底之「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初稿」,此等公约施行法之立法等到2024年才有机会完备。可见,在制定笔者长期呼吁具通案机制之《多边公约国内法暂行条例》前,政府疏于内国法化多边公约,则人权保障只会延宕。如能将2014年8月行政院颁布之《行政院所属各机关多边国际条约及协定国内法化作业要点》提升至法律位阶,才能使我们走在法治高速正轨上!笔者盼望蔡总统可以达标。

最后,近期政府诸多违宪作为,诸如通过《反渗透法》、中天关台文化部陆书出版事前审查等,均呈现人权法治不进则退的隐忧。其实,只要我们能以谦卑的心,主动拥抱美好的国际公约,一步一脚印砥砺而行,我们一点都不孤单。《台湾和国际人权:一个转型的故事》的荣耀值得我们欢喜,从法治迈向良制的故事才能继续,期盼我们藉落实法治让世界刮目相看,正因我们sui generis且独一无二,只要台湾做得到,大陆也该做到,一同成为值得华人骄傲的法治、民主、人权模范!(作者为法学教授、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