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为1事」月喷300亿冲击获利 黄天牧揭露处理原则

金管会主委黄天牧。图/颜谦隆

台美利差扩大,避险成本成寿险业近年最大包袱,寿险业近月在避险工具成本上喷钱300亿元,这笔钱有去无回,影响着获利表现,市场也担忧若避险成本持续飙高,将冲击体质较弱的寿险公司,金管会主委黄天牧16日强调:「做好事前预防,而不是事后接管。」

避险工具贵到「咋舌」,据保险局统计,8月避险工具成本史上首度突破到315亿元,今年前八月避险工具成本累积达2,291亿元,也是史上新高,且这些钱是无法收回的,成为寿险业今年获利最沈重的包袱。而寿险业从去年10月开始连续6个月税前亏损,直到6~8月因新台币重贬有汇兑利益,才开始逐步恢复获利动能。

保险局局长施琼华表示,今年寿险业利益减少,主要是避险成本的关系,传统避险成本在4%以上,导致获利减少,近期则因为新台币贬值有汇兑利益,还有投资获利。

施琼华指出,现在台美利差扩大,所以避险成本增加,现在寿险业每月约要花费避险工具成本约300亿元,「这笔钱是花掉就花掉了」,要等到台美利差减少,避险成本才会降下来。

因目前有几家寿险公司资本适足率未达标准,市场也担心,若避险成本持续飙高很长时间,恐影响到体质较差的寿险公司状况。金管会主委黄天牧表示,目前确实有几家寿险资本适足率不到标准,这几家寿险都有在提改善计划,年底前有机会都提升,希望寿险市场可以稳定。

黄天牧强调:「做好事前预防,而不是事后接管。」希望尽量用日常监理方式来处理,以降低未来使用保险安定基金的可能性,在过去的经验中,除了要求准备金充裕外,也会透过配套来降低代价,过去都有经验,目的是希望金融市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