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让文学写作者剉咧等吧
(法新社)
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大泽在昌着,邱振瑞译,野人文化,420元
超棒小说再进化How to Write a Damn Good Novel, II詹姆斯‧傅瑞(James N. Frey)着,尹萍译,云梦千里文化,320元
故事造型师:老编辑谈写作的技艺Self-editing For Fiction Writers 蕾妮‧布朗(Renni Browne)、戴夫‧金恩(Dave King)着,尹萍译,云梦千里文化,360元
或许,2014年是个极好的时间点,可以开始面对一个残酷的问题:台湾的文学写作者,到底写作的基本功如何呢?
其实这个问题一直都存在部分读者的心中,但是始终缺乏比较精准的批评方式,去撼动台湾主流文学圈的诠释惯习,因而这样的疑惑只能出之以低层次的骂战──时有读者不满:为什么文学奖的作品那么难看?为什么我看不懂文学名家的作品?或者更激进一点的,直接一盘子打翻:「这都是因为后现代啦!」这些批评确实不够有道理,因此文学圈也就没有必要因而调整,可以继续保持一种「你不懂啦,这很深」的矜持微笑。
读者确实可能不完全懂,但他们素朴的直觉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当这种疑惑成为读者的集体倾向,而好心的读者之所以不发问,是基于「教养」而非「理解」的时候,这里面必然出现了什么问题,只是人们讲不出来而已。
2014年,对我而言,或许可以视为这个纠结将开始解开的一年,而且可能是一种暴力解。过去一年,台湾出版了大量「讨论文学写作」的书。包括小说家童伟格、伊格言和拙作一本,结合了学术理论、创作实务经验和某种理念,试图更清晰地说明文学写作的某一侧面。但更令人惊艳的,则是突然大量翻译的「小说技术手册」:从编剧理论、叙事学和更为精良的创作实务经验──是的,我们必须承认那是更为精良的,因为它们甚至发展成了成熟的商业模式;一套知识一旦能拿出来卖,代表它真的很稳定地发挥作用──谈论小说构成的基本法则。若这些书中的知识成为常识,台湾文学,特别是台湾小说作者的基本功如何,一对照就无所遁形了。
特别值得提出一谈的,就有大泽在昌《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傅瑞《超棒小说再进化》,与蕾妮‧布朗和戴夫‧金恩合著的《故事造型师》三本。这三本书最值得注意的共通点,就是「不偏食」:他们都很清楚各个类型的小说有各自的要求,但他们并不认为创作者可以偏废,不约而同地要求有志成为作家的人,必须通盘阅读。
大泽在昌以日本教练的语气说:「有志从事推理小说创作的人,必须具备该领域的素养与基础知识。……举凡古今东西的名著或经典作品,你都得通读一遍……你若没读个上千本的小说,根本没资格参加推理小说奖的征文。」其他两本书,则广泛从史蒂芬‧金到乔伊斯,从《大白鲨》到《大亨小传》,建构起无论是大众文学还是纯文学,凡是好作品都符合的基本特征。
阅读这些案例,不只是帮助我们实际对照「技术」如何「应用」,更是应当自问:不管是大众文学阵营还是纯文学阵营,台湾的写作者在阅读的数量和广度上,是否付出了同等的努力?我们是否还陷在长久的门户之见当中,觉得「反正大众文学/纯文学就是那样啦」?(九把刀就是那样嘛。后现代就是那样嘛。)
承认吧,我们不是彼此的问题,我们彼此有一些共同的问题。
这就是我前面说的「暴力解」。对于读者来说,这三本书都是好用的技术手册:《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对于写作过程的困扰和出版业界的生态有很细节的观察,也提出了不少好问题(虽然有些情况是日本独有的,不能直接移植台湾)。《超棒小说再进化》则是从正面讨论,当我们构思一篇小说时必须齐备的条件(相较于一般书评的「事后评析」,这种「事前说明」是很珍贵的)。而在写作完成之后,《故事造型师》可以帮助你在不变动内容的情况下,使自己手上的作品最佳化。它们的威力来自于清晰、明确、可操作性强,就此而言,我特别推崇《故事造型师》。
如果你想写作,这些自然都是方便法门,堪称秘笈;即便你不想写作,只想当读者,我也衷心希望这些技术能够普及,因为它们提出了具体的观战重点,提供读者们挑战作家的思维武器—或许这才是这类书籍,对现阶段台湾文学最重要的意义。换句话说:它可以帮助我们早日脱离那种文学上的、美学上的无政府主义,离开那种「怎么搞都行,反正没有人分辨得出来」的蒙昧状态。
让那个用一招半式走天下的时代过去吧。
等到每一位读者都可以一眼看出问题在哪里的时候,就是我们这些文学写作者要剉咧等的美好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