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小說】賴鈺婷/愛的孤勇者,你要往哪裡去?

《那些少女没有抵达》书影。(图/镜文学提供)

推荐书:吴晓乐《那些少女没有抵达》(镜文学出版)

《那些少女没有抵达》是一本葬魂之书。像是一面招魂幡,飘摇矗立在三生石边、奈何桥畔,召唤着散失的魂魄。在没有未来的未来,生死魂灵的结界,吴晓乐以文字幻化为往生镜,重现一幕幕生途迷昧的困惑、伤泪与艰难。

不论是当年十七岁,想死却活了下来的女老师吴依光,或是吴依光班上,现年十七岁坠楼自杀的女学生苏明绚,吴晓乐的笔触冷静悲悯,她想探究与挖掘的,不光是「看似拥有大好青春的女孩何以寻死」的谜团,更多的是,什么东西比死更令人惧怖?如果死亡是一种脱逃方式,是「悄无声息退出跑道」,究竟是什么让书中的女学生无惧死亡?

吴晓乐写出了少女幽微难辨的心绪,一种无可言说,真实袭扰的虚无。借由女老师吴依光在处理女学生自杀身亡的处境,重现回溯「十七岁,我非常想死」的心路历程。犹若幸存者诉说自身遭遇,同理移情于自杀者的选择。她说,「那是我唯一决定自己人生的方法」。

多么悲伤,死是唯一可以自己掌握的选项。

女老师吴依光的命运轨迹,在母亲全面掌控的爱中成长。因为那样令人窒息的爱,连缀了补习班功利高压的升学导向,成功与否,人生值不值得活,端看成绩表现。是以考上名校其华女中的吴依光,对于颠覆掌握的极端反抗,是升大学考试不理想,拒绝重考,近趋叛逆、逃家,乃至于不确定是自我轻贱或无所谓地成为有性无爱的第三者。为了挣脱掌控,不惜放逐、厌弃、损毁自我,作为抵制的手段。是既然不符合,也不想再迎合掌控式的期待,而有一种蓄意堕落、自毁前程的报复性自伤。

当年十七岁的吴依光,活了下来。千疮百孔的日子,绞碎在背离亲缘的挣扎之中,混杂着始终所托非人的情感纠葛。书中工笔细描的吴依光,「坐在金子白银上,流下生锈的眼泪」,在貌似堂皇美满的家成长,理应是人生胜利组的模样,却依然有着亲情、爱情万般徒然的感慨。人生是活下来的悲剧。倘若不能获得救赎,生不如死,有一种决绝是宁死不活。

《那些少女没有抵达》演绎着心灵无家者的哀歌。看似在追索自杀者的动机,实则勾勒着徘徊犹疑在心灵危崖,要越界了、要坠跌了的「那些少女」,群像般不一而足的生命状态。

躺在通往顶楼楼梯间的女孩说:「我活下来,乖乖去考试,承受自己的命运,我注定让爱我的人失望,他们砸了那么多钱跟爱,我却这么平庸。」那永远无法达成所爱之人期盼的挫败。恐惧。忧伤。以爱为名的控制、贬低、怒斥、揠苗助长,却说我是为你好。

爱的深渊不是爱。永远无法活成某种模样的幻灭和绝望,让选择死亡成为逃脱的救赎。

「到底要前往哪里?」书中活下来的少女问。我认为这是整本书最核心的一句话。抵达不了的爱,期望、认同与未来。那些没有抵达○○的人,何去何从?

戛然而止的生命,留下沉重的问句,已经不可能找到解答。然而,每个人心中或许都住着一位爱的孤勇者,戴着命运的镣铐,对峙绝望虚无,渴求光亮自由。时不时自问从十七岁活过来的自己,你抵达了没?究竟要往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