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狂欢囤货后,年轻人的旅游焦虑更严重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劲旅网,作者:陈杰tigereat,编辑:壮壮,题图来自:AI生成

长达一个月的旅游业双十一昨日落下帷幕。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大促期间旅游商品成交额同比去年呈现双位数增长,交易用户同比增长40%。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双十一被誉为旅游业历史性价比最高的一届,号称“同等权益历史价格最低,同等价格附加权益最多”。理论上来说,大众能狠狠赚一波大便宜,开开心心囤一批心仪好货,择良时去开启自己的旅行了。

然而,多位朋友却向劲旅君表示,囤了一大堆便宜旅游好货之后,自己反而更焦虑了。

小A年底攒了两周假期,想着正好借助双十一买一波便宜的旅游商品,结果也的确如他所愿,机票、酒店、一日游、租车等几乎都买到了比平时价格低很多的好货,仔细扒拉一下旅行预算,足足比日常出行节省下将近40%,可谓赚翻天了。

只不过,等到他去逐一核销这些旅游商品时却傻了眼。

自己囤的一家三口出境游机票,单人往返标价400元,在兑换过程中就问题频出。首先,他发现机票仅支持成人使用,不支持儿童和婴儿,等同于给自家孩子抢的这张便宜机票直接作废;其次,进一步兑换时发现,400元仅仅是机票本身的价格,并不包含税费、燃油附加费等各种费用,如果把杂七杂八的费用全加在一起,其实比日常买机票没便宜太多;最后,等他耐着性子开始选往返日期时,发现即便自己已经避开了节假日和热门日期,想要选择的日期也被早早预约一空。

一番折腾下来三张出境游往返机票一张也没用上。更让小A憋屈的是,在自己囤货的时候,商家并没有对这些限制使用条件进行提醒,只是一个劲喊这波快卖完了,需要的抓紧上车,等自己注意到这些问题再找客服时,对方非常有礼貌地给他丢过来一堆文字并逐一指出,在旅游商品购买提示里其实都有注明哦。

“我根本挑不出商家任何毛病,感觉自己就像贪便宜没得逞的大傻帽。”

小A形容自己的状态简直就是“无能狂怒”,虽然退货不损失一分钱,但精力和热情被消耗一空,对即将到来的年假到底如何安排旅行更焦虑了。

小B则陷入另一种旅游焦虑。

由于这两年工作环境不太稳定,降薪、裁员的压力让自己已经取消了每年的旅行预算,准备踏踏实实当牛马赚钱存钱。

奈何自己这段时间刷小红书的时候,总是能刷到一些双十一旅游囤货攻略,里面详细地列举了今年双十一值得囤的高端酒店、热门机票等,起初自己并不在意,但刷着刷着就陷了进去,最后还是没忍住囤了几个此前心仪很久的高端酒店多晚连住房券,并且动了过段时间旅行一趟的念头。

当她开始认真着手安排旅行的时候,发现自己还是落入了双十一的消费陷阱。

自己囤高端酒店原本只是单纯图便宜,如果自己想要成功消费,却要花更多钱配套大小交通、一日游、餐饮等预算,仔细算一笔账,在高端酒店上捡了一点小便宜,却让自己不知不觉又掏了一大笔钱。

“现在的问题是,双十一囤货把我的旅行欲望勾起来了,我却没有能力为后续旅行买单,这比买贵了更让人百爪挠心。”小B哭笑不得地解释。

小C是资深旅行者,每年双十一必囤好货,今年他的焦虑点却在于,自己开始对千篇一律的旅游商品感觉到审美疲劳了。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旅游双十一看似商家云集,仔细观察却发现,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品牌?”

小C向劲旅君解释,这就跟现在逛线下大商场一样,一楼永远一半是卖珠宝首饰的“福”字辈,另一半则是大牌化妆品;三四楼运动时尚总是阿迪达斯、耐克、安踏们;五六楼的餐饮亦千篇一律,麦当劳、肯德基领衔的洋快餐和火锅、烤鱼为首的中式快餐品牌。

旅游双十一和线下大商场差不多,基本上约等于高端酒店、大航司以及头部主题乐园们的促销专场,每天热销榜单TOP10就在这几家品牌的不同排序,热销旅游商品看似丰富,其实就是一个套路来回折腾。

“双十一我更期待一些独特、新奇的旅游商品,或者是一些日常难以触及的旅游商品。”

小C非常怀念六七年前的旅游双十一,他犹记得当年见到售价仅有5万元的南极旅行时给自己的震撼有多大,那是他第一次感觉自己旅行清单最后一项原来努努力是真的可以实现的。

除此之外,去芬兰探索圣诞老人故乡、去俄罗斯开米格战机……这些足够新鲜的旅游商品刷新了彼时年轻人对“旅行”两个字的认知,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旅游大卖神话。

小C感叹,如今自己预算倒是充足了,双十一却只剩低价了,未来旅行该怎么规划,这何尝不是一种焦虑?

有评论尖锐指出,这两年的双十一,越来越像一个消费陷阱。

旅游平台和商家们都在不遗余力地人为制造需求、制造稀缺:即在一个限定时间段内,大品牌旅游商家们将日常价格高高在上的旅游商品人为制定一个极为低廉的价格,由此刺激消费者产生旺盛的消费需求;然后再通过限制库存数量和预约条件,人为制造消费稀缺;从而造成供不应求,万众哄抢的假象,以此达到营销造势的结果。

为什么旅游双十一会沦落至此?

一个直接诱因在于,旅游业供给侧的优质供给能力不足,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旅游业供给侧正在加速“二八分化”,也就是20%的头部旅游商家占据80%的市场份额,80%的中小旅游商家只能争夺20%的市场份额。

这又与这两年旅游消费趋势有直接关系。

旅游消费分级和降级的大背景下,消费者开始将消费需求向确定性更高的旅游商品聚焦,而头部旅游商家提供的旅游商品显然在质量和体验感上要更好一些。毕竟,同样是花500块钱住酒店,与其在一堆中高端、经济连锁酒店里挑品质好的房间和服务,远不如选择一个国际高端酒店品牌所耗费的时间成本更低。

这在客观上又造成一个难以避免的结果——低价内卷。

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大品牌们日子也不好过,虽然大众需求依然在,但是由于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大品牌们也不得不加入低价竞争,纵观今年双十一高端酒店套餐价格,基本上都同比去年出现明显下降,而且为了更好地刺激销量大幅上升,各大酒店集团势必会在营销策略和促销政策上,使用更多招数,这就容易造成上述三位年轻消费者的遭遇和感受。

旅游电商平台其实这些年一直希望旅游业能够构建这样的双十一旅游供给逻辑:头部旅游商家提供高品质标准化旅游商品,中小旅游商家提供独家、特色、多元的非标类碎片化旅游商品,前者负责走量,后者负责特色,双方差异化竞争,各自安好。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尤其对于中小旅游商家而言,如果连基本的生存都无法保证,又靠什么去研发特色旅游商品呢?

劲旅君不久前跟多位曾在旅游大促推出过爆款特色旅游商品的商家聊天,后者无奈表示,旅游新商品的研发成本高、周期长,而且最主要的是不少创新性的碎片化旅游商品实际库存极为有限。

例如,一款具有创新特色元素的泰国一日游跳岛体验类旅游商品,每天满打满算也就接待百人以内,即便客单价可以卖到同业的10倍,一个月也就卖几千单,这点销量放在大平台上,犹如沧海一粟。市场上至少需要成千上万个这种创新旅游商品,才能起到丰富旅游供给的作用,但在当下旅游疯狂内卷的大环境下,这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因素,让中小旅游商家不太敢在双十一发力,那就是它们必须兼顾销量和利润。

由于中小旅游商家的旅游商品利润率普遍更薄,一旦参加双十一的降价大促,哪怕是平台补贴活动,很容易出现赔本大卖的情况,销量上去了,但卖得越多,亏得越惨。所以,中小旅游商家在双十一的任何举动都格外谨慎。

旅游业双十一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平台、商家和消费者三方的喜怒哀乐,也深刻揭露旅游行业存在的种种问题,至于如何有效解决,并不是某一方能单独完成的,而是要依赖各方积极参与。

我们期待明年双十一,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新鲜感,也给旅游业带来更多不一样的发展新机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劲旅网,作者:陈杰tigereat,编辑:壮壮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