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我眼中的“好”家长

这个完了,沉浸在假前的躺平氛围,以及大A的欢乐氛围里无法自拔,内心已经提前放假了。

好吧,还是打起精神来写点啥。政策不写了,才九月份,都快放国庆假了,分析那么多干啥,节后再说啦。

前段时间没怎么关注教育圈的新闻,昨天才发现原来中秋季在番禺发生了一起空中飞人悲剧,孩子留下的文字表示压力太大,父母期望太高,学校作业太多……唉。

为人父母,有不少是那种事事都操碎了心,力求把全世界所有最好的都给自己的孩子,容不得半点瑕疵的父母。但其实,这样的父母,累了自己,且不见得对孩子有益。

想要孩子好,我觉得家长首先应该要收敛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我高考②群就刚刚有一个家长刚刚才说:“接受孩子的不足和差异”是其中家长一个帮助孩子舒缓学习压力的方法。简直不能同意更多。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经历,不要总是觉得以前如何如何。时代变了,尤其是生在发展日新月异的中国,每隔几年人的观念就可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要总是以前以前了。

除了调低预期,少和“以前”比之外,还有另外一点同样重要,那就是少和“别人”比。

这个“别人”的定义比较宽泛,可以是很优秀的那些朋友家的孩子,可以是自己孩子那些优秀的同学,还可以是只存在于各个群和自媒体里的那些自己甚至都不认识的人,甚至可以是一些虚构或者经过美化的不真实的人。

别人超前学,你也想超前学,但孩子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去超前,是不是应该想清楚,而不是“人有我有”。而且你一旦选择了那些超前的学校和班型,是很难回头的——一来学习进度和节奏不一样,二来学生和家长可能都放不下这个面子。

别人托关系,花几十万进一所名校,你觉得不能委屈了孩子,也依样画葫芦。但殊不知,别人的几十万如同几十块,你的几十万会让自己生活质量大大下降的,要咬紧牙关才能掏出来的,这就是差别。若是这样,当孩子未来的发展未能如愿的时候,你会觉得亏了,觉得“早知”不掏钱,甚至觉得孩子对不起自己,言语之间其实孩子都能感受到,一如开头写的这个悲剧。

我的建议是,真为了孩子好,就应该在了解清楚升学形势,学校情况后,结合孩子的情况作出选择,不要盲目跟风,更好的不一定是更合适的。在看到“别人”家孩子成功的时候要记住,这是幸存者偏差,失败的那些是不会放出来的!

我非常欣赏那些家长和孩子可以无所不谈的家庭,我认为这是家长可以努力的方向,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孩子,给他划好底线,其他的可以管得宽一些,未来也差不到哪里去的,所以我很喜欢小升初群里好多个家长的讨论,向你们学习。

随笔一篇,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