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哥本哈根的城中岛克里斯蒂安港

新华网哥本哈根7月18日电(记者杨敬忠 报道员吴波)生活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克里斯蒂安港的约1万居民,不愿意仅仅被称为“哥本哈根人”,更喜欢被叫做“克里斯蒂安人”,以昭示市区中这个约3.5平方公里人工岛赋予他们的独特文化身份

克里斯蒂安港被运河和拥挤狭小的鹅卵石街道所分割包围,大大小小的游艇船屋在运河一字排开,游客和居民或坐或躺在河边享受阳光,或在岸上众多的酒馆里啜着冰镇啤酒,品爵士蓝调音乐。现代与历史和谐共存,古朴的传统风貌,独特的文化韵味,吸引着无数游人

运河的存在使人们今天在毗连市中心商业区的克里斯蒂安港,仍能感受到维京航海时代的浓厚氛围。这个世界有名的城中岛由17世纪丹麦最富传奇色彩的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规划兴建,是当时首都防御工事的一部分,建设规划也包括给荷兰移民提供居留之所。当初的格局、建筑与风貌遗留至今。

克里斯蒂安港1674年被纳入哥本哈根城市版图后,商贸活动、造船业工厂蓬勃兴起。这里曾是丹麦的贸易枢纽,是冰岛格陵兰岛法罗群岛贸易船只的货物集散中心。从“亚洲广场”——18世纪丹麦亚洲公司总部所在地发出的指令曾垄断丹麦对中国和印度的贸易长达几十年。

当年,新兴产业和企业吸引大批工人前来谋生,他们的居住环境十分恶劣。19世纪时,这里的很多街道还都是贫民窟,当局数次想将这里夷为平地。

一个名叫温斯洛普的“克里斯蒂安人”告诉新华社记者:“这里曾经作坊、工厂和贫民窟扎堆,1960年以后才开始改变。岛上出现了一些新建筑。现在,这里是高档住宅区,人们大多是因为对当地文化感兴趣而搬到这里。”

今天,克里斯蒂安港翻新的商铺高楼褐石仓库和色彩明亮的别墅比比皆是。其中有个住宅公寓名为“鱼雷艇”,前身是过去的一个鱼雷艇维修工厂。而克里斯蒂安港著名的诺马餐厅则是由18世纪的船运货仓改建而成。

“诺马”在丹麦语里是“北欧美食”的简称。这家米其林二星餐厅今年和去年蝉联圣培露全球50家最佳餐厅的榜首,深受全球美食家青睐。餐厅从装修到食品都崇尚天然简洁。主厨雷哲皮33岁,他坚持不用进口食材,只用丹麦和北欧时令新鲜食材烹制美食。餐厅名菜包括海胆莳萝、牛脸肉配梨和烟熏骨肉等。

刚在诺马餐厅吃完午餐的美国游客马特斯对记者说:“你能感觉到多种不寻常的味道混合在一起,有一些味道让人觉得是在森林里散步,菜肴里用了很多森林里的食材。”为了这一顿午餐,马特斯提前3个月排队才订上座位。

克里斯蒂安港附近的霍尔门到上世纪90年代初的几百年间是丹麦重要的海军基地,如今被一片崭新的现代建筑取而代之。那里的造船厂、干船坞和仓库曾为丹麦海军舰队提供从船帆到武器等种种装备。今天,只有海军军官培训学校和改为博物馆的冷战时期护卫舰和潜艇还依稀提醒着当年的雄威

这一片新兴的现代建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成为哥本哈根新地标的哥本哈根歌剧院。哥本哈根歌剧院由名家设计,2005年初落成开放,依水而建于造船厂的旧址之上,与丹麦王宫隔海相望。歌剧院正面是玻璃幕墙结构,幕墙后面是浅褐色侏罗纪岩石结构,包容着歌剧院的核心区域。这座14层建筑有5层在地下,主厅观众席可容纳1500人,声乐效果名列世界前茅

1971年,一群克里斯蒂安港的居民把一片废弃的军事基地改建成一个孩子的玩乐场,这便是克里斯蒂安港里著名的“自由城”——克里斯蒂安纳社区的由来。之后,克里斯蒂安纳迅速发展并吸引了很多嬉皮士、无政府主义者和艺术家落户,成为热爱街头艺术和非主流音乐人的天堂。

这是一块半合法半自治的居民领地,目前约有1000人居住。这里的街道不许开车,所有居民通过投票决定社区事务,是一个所有人平均享有共同财产的小社会,其多样性的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最近,丹麦政府已同意克里斯蒂安纳的居民从政府手中购买这块土地,并使其公共身份合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