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6岁「以为只是吸一口」 9成药瘾者在青少年时碰毒

晨曦会人资部主任刘联颖(最左)青少年时染毒,历经14年沉沦,最后才戒毒成功。(图/翻摄自晚八找乐子)

「我以为只是吸一口,没想到愈吸愈多,最后还因此贩毒、抢劫、坐牢。」现年49岁的刘联颖是晨曦会人资部主任,16岁时第一次吸食安非他命,吸毒后的快乐抚慰了他内心因家庭背景产生的自卑感,后来在信仰、四姑的支持下,才终于摆脱14年的毒害。

据卫福部统计,高达9成的药瘾者在12~20岁时初次接触毒品。北市联合医院松德院区儿少精神科医师赖柔吟表示,成瘾者的儿童时期大多持续受创伤、压力,至青少年时期便进入「冒险尝试阶段」,因此超过9成药瘾患者在12至20岁间初次接触毒品,这些药瘾青少年,进入成人早期之后,常因药物滥用受伤或死亡。

刘联颖1岁时父亲意外身亡,母亲带着他改嫁,大约9岁时,母亲与继父常因教养问题争吵,后来母亲便把刘联颖交给住在高雄的爷爷。「当时我已经有点懂事了,我无法理解母亲为何哭得伤心,却又把我送走?」后来由四姑抚养刘联颖,虽然不缺关爱,但刘联颖心中始终藏着自卑。

16岁时刘联颖认识了一些吸毒的朋友,朋友劝说「吸一口没关系」,于是刘联颖就这样吸了一口安非他命。「我感到很兴奋、很快乐,忘掉自卑与自己不幸的家庭,就觉得自己的人生也没那么惨。」因此就一口接一口地沉沦下去。

戒毒最需要亲友的支持,而信仰同样也能带来力量,令药瘾者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图/翻摄自基督教晨曦会脸书)

刘联颖说,他的身体不觉得成瘾,但心灵上忘不掉吸毒后的那种快乐,所以会一直吸食,而且愈吸愈重,为了买毒,他开始偷东西、骗亲友的钱,然后翘家、逃学,后来四姑发现他吸毒,特意帮他安排到外地工作,但刘联颖还是抵挡不住吸毒的欲望。

直到去金门当兵,2年内他真的不再吸毒,但退伍后接触到过去的朋友,又开始吸毒,为了赚钱甚至开始贩毒,也因此刘联颖开始频繁进出监狱。「每次我坐牢,四姑每个月都会来探望我,其实我自己也很想戒毒,因为身体、经济状况、家庭关系都变得很糟了。」

后来刘联颖在监所看到晨曦会关于戒毒的影片,心想「影片中的人竟然可以戒毒成功,那我也试试看。」出狱后,刘联颖便到晨曦会台东戒毒村,靠着四姑的爱与信仰,终于戒掉纠缠14年的毒。

刘联颖认为,「被爱」的感觉是他成功戒毒的关键,不论是四姑或晨曦会都让他感到被爱,而信仰让他知道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所以「不应该」吸毒,这是内化于心灵的,不是外在的限制,而这样的力量更强大。

更多 CTWANT 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