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站上舞台 挑战人生“不可能”
剧中,罗天然与手持电锯的父亲发生争执 首演舞台上的云欢欢和王瑜 乐意剧团在南京新剧荟演出结束时谢幕
剧终,温暖的场光亮起,掌声连绵不歇。台上,有演员牵起导盲犬,有人拽出盲杖,有人转动轮椅……17名演员手拉手,鞠躬谢幕。著名导演赖声川坐在观众席前排,与其他几位评委一样,被这部剧“吓了一跳”。2024年3月,北京乐意剧团的原创话剧《逆转未来》从百余部剧本中脱颖而出,参加南京新剧荟的竞演,斩获最佳剧目奖。在评委们的推荐下,将在10月份登陆中国顶级戏剧殿堂——乌镇戏剧节。
官方宣传称,这是国内第一部泛障别开放式残健融合戏剧。9月21日,剧团的第二部原创话剧《我选择出生》也将在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首演。
除导演外,乐意剧团成员都是话剧素人,有设计师、图书馆员、网红主播等,其中,近七成是残障人士。他们笑称自己“前途无亮”“人生轮转”,或者“两耳无闻窗外事”……
聋人程序员演话剧主角直面自身缺陷与闪光点
2023年3月,29岁的王瑜发现,北京乐意剧团的表演课招募残障学员。
王瑜是一名听力障碍者,报名之后,第一次上课,她安静地坐着,不主动讲话,只是听着、看着。课上,王瑜被老师马岩请上台,尝试表演“与爱人发生误会后,重归于好”,她腼腆地来到教室前方。表演开始,她进入状态,耷拉下头,眼里逐渐泛起泪光。一努力微笑,眼泪就夺眶而出,她边哭边笑,肩膀颤抖。教室里掌声一片。
5月底,表演课结束,王瑜加入乐意剧团,参与原创话剧《逆转未来》的首轮创排。她表演出彩,个子又高,身形匀称,被选中反串主角罗天然。
《逆转未来》是一部“科幻爽文”。未来世界,一场灾难过后,人口稀少。女性因能生育,成为强势者。同时,大部分新生儿出生即有残障,但科技发达,残障者接受身体改造,普遍使用电子义眼、电子耳蜗、高级义肢和轮椅,视力、听力、行动速度远超健全者。然而,健全人无法接受改造,逐渐沦落社会边缘。剧中,罗天然遭到歧视,因为他是个四肢健全、耳聪目明的男孩。
罗天然的父亲不甘儿子永远低人一等,在醉酒后操起电锯,要锯掉儿子的一条腿,让他接受肢体改造。争执中,罗父反受重伤,罗天然成了弑父嫌犯。故事是极端的。但罗天然的处境,仍让王瑜感同身受。
1994年出生的王瑜,因母亲在孕期用药不当,导致后天性耳聋。小时候,家人不敢带她出门,怕她被指指点点。学话的关键期,听不到,就说不出,听不准,就说不对。母亲没放弃让小王瑜说话。三岁左右,王瑜戴上助听器。从幼儿园到初中,王瑜就读普通学校,她戴着助听器,配合读唇语才能“听懂”。为了让她听清,老师把她放在第一排。
王瑜高中转去聋人学校读书,有了新朋友的温暖相伴,她学会了手语,也渐渐走出少时的阴影。后来,她顺利考进“聋人小清北”——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学习计算机,毕业后入职一家国企做程序员。
王瑜能讲话、能打手语,还能做翻译,她自嘲是“聋人中的E人,听人中的I人”。语言带给她的障碍仍未消散。工作时,王瑜与同事背对背,她听不到他们的谈话内容,每天默不作声。参加聚会时,人多嘴杂,她听不过来,也不懂朋友们在聊什么,见他们在笑,王瑜便跟着假笑。
表演话剧台词多、又要和人对话,对王瑜来说是一场挑战。
2023年7月15日,话剧《逆转未来》在北京的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首次演出。上台前,王瑜紧张得手指都要抠烂了,不敢看观众。演出结束,现场掌声经久不息。有“小迷妹”加微信,告诉她,“你的发音非常清晰,表演完全把我带进戏里了”。“残障”让王瑜感到,很多事,包括表演,对她来说都“不可能”。来到剧团后,她逐渐尝试抛却残障身份,直面自己的缺陷和闪光点。她想,如果敢向往、敢去做,总有可能做到。
罕见病患者发起素人剧团成员中七成是残障人士
“我们是做残障公益的,排话剧的初心是赋能残障人士。”乐意剧团的发起人孙妖妖眼神坚定。她身型如孩童,坐在沙发上,双脚悬空。1988年,孙妖妖出生在济南,几个月大时被诊断出先天性心脏病,心脏长在右边,肝是水平的,没有脾。她是患病率百万分之一的罕见病患者“镜面人”。“这孩子活不过3岁。”医生曾这样断言。
小学起,她脊柱逐渐侧弯,因身体条件无法接受矫正手术,最终只能坐轮椅出行,每天要吃三顿药来维持生命。十几岁,家人想让她开个小卖部维持生计,“你这辈子就这样了。”缩在小小的柜台后,一辈子一眼就望尽,她不想这样。
孙妖妖不服。她给自己起名“妖妖”,想和神话里的“妖”一样,有强大的能量和生命力。2012年,孙妖妖开始北漂。
2014年,她与朋友合拍纪录片《寒鸦》。其中一位主角是从未独立出门的肢体残障者,在家中一困就是36年。孙妖妖深受震撼,像这样锁上心门、缩进家门的残障人士太多了。她想帮助他们融入社会。2019年,她与朋友成立服务残障人士的公益组织“乐益融”,给他们做过多次融合培训。她发现,有些参与者在活动中很振奋,像“打了鸡血”,可返回生活,依然会遇到障碍,又无力走出家门。
孙妖妖想做些“持久赋能”的长期项目,她想到了话剧。2022年秋,她找到青年导演马岩,说“排一部话剧,为残障人士写个爽文”。马岩没多问,一口答应。于是,孙妖妖发起了乐意剧团。“乐意”,旨在鼓励大家快乐、真诚、自在地表达自己。
乐益融的理事高原是媒体人,业余写小说,孙妖妖请她做编剧,写出了《逆转未来》的剧本。2023年3月起,乐意剧团举办表演课工作坊,66名学员来到课堂,由马岩和他的演员朋友们授课。表演课结束,17名话剧素人加入剧团,成为《逆转未来》的首班人马,其中七成是残障人士。
“我想,舞台是人人都向往的。残障人士更渴望,但总是遥不可及。”孙妖妖想打造一个无障碍的舞台环境。她说,其实,物理空间没有办法隔绝残障人士走出家门,只要有一颗向外界敞开的心。“我们鼓励伙伴们向外界表达需求、表达渴望、表达自己。剧团所在的地方,就是最没有障碍的地方。”
职业导演辅助创排巧设信号解决跨障别沟通难题
导演马岩和执行导演赵春悦,是乐意剧团里唯二的戏剧从业者。
聚起不同障别的素人同台演话剧,在国内几乎没有先例。导演们首先要解决语言和沟通问题。饰演罗天然的王瑜要和剧中“父母”一起演戏,然而罗父的演员白马是盲人,罗母的演员李宁是聋人。王瑜可以对李宁打手语,对白马说台词。然而,白马说词李宁听不到,李宁打手语白马看不见。
马岩指导白马先“颓废倒地”,说“如果你生下来不是这么胳膊腿儿齐全的,那该多好啊……”语毕,痛锤三下地板作为信号,李宁看到即可上台。她打完手语,表演“气得跺脚”,白马听到即可接词。在剧中,为了让观感更丝滑,导演们增加了翻译员的角色,由视障者丹丹扮演,负责把聋人演员的手语台词实时转播成口语。
赵春悦要让演员的“声台形表”都能过关。上台后眼睛不能乱转,走路不能碎步闲逛。王瑜生活中爱皱眉、爱驼背,全被赵春悦监督着改掉。首演前,王瑜说起台词还是发怵,赵春悦一对一给她调整。
视障者往往难以摹仿表情和肢体动作。通过描述和触摸,赵春悦指导丹丹,弯曲手臂、放到身前,表达“开心”;张开嘴巴、后倾身体,表达“惊讶”。丹丹此前不知道如何表达的东西,似乎在身体里萌芽了。
剧团还常要应对场地设施带来的挑战。部分场地只有台阶、没有坡道,剧团只得抬轮椅。有的剧场后台没有坐便,轮椅使用者要出门使用无障碍厕所,往返要花十分钟。有一次,北京一家艺术馆邀请剧团来做活动,但场馆不愿让导盲犬入内。剧团反复沟通,“它们不是宠物,可以进入
公共场所”,导盲犬才得以入馆。更限制导演组发挥的,是剧团没有经费。马岩决定,《逆转未来》的舞台走极简风。布景只有三把椅子,道具不过是一个玩具电锯,几副塑料眼镜。演出服装来自演员的衣柜。就连化妆师也是赵春悦充任。男演员们干脆不化妆。
舞台背景是一块灰黑色投影布,只有白色中英双语字幕。舞台左侧,两位手语翻译者轮值,为听障观众服务。条件允许时,剧团还会请来口述影像,为盲人观众服务。音乐、灯光必须卡得严丝合缝,才能保证演员们捕捉到信号。演出时,马岩和赵春悦眼睛都不敢眨,随时准备应对问题。经过严谨的训练,听障演员大方说起台词,大开大合打起手语。视障演员独立完成了走位,牢记从哪里出发、走几步、向哪儿转,他们准确地找到站位,感受着舞台灯下阳光般的温度。
导演们满意且骄傲。他们的素人朋友站在台上,已经有股演员的劲儿。
盲人有声书演播者为“偷艺”学话剧
为了稀释《逆转未来》的悲剧感,马岩把喜剧元素加给演员王小敏。
“肃静!”听到剧中法官呵斥,王小敏连连点头哈腰,“对不起,我这开货车的,只被投诉过,还没被起诉过呢……”这句词是他自己加的。台下一片轻笑,王小敏看不见观众的表情,暗自琢磨笑声的成分。这是他的“职业习惯”,他是一名有声书演播者。
1997年,王小敏出生在北京,有先天眼疾。他是一名孤儿,7岁后,被送去北京市盲人学校读书。到了中专,他跟大部分盲人一样学按摩。身边有人告诉他,“你只能干这个”。
2014年起,王小敏陆续在几家按摩店打工,一个月能挣三四千元,但他觉得没意思。他从小酷爱语言艺术,13岁时,他收到福利院发的收音机。单田芳、连阔如……寒暑假他能从早上六点听到晚上十点。在学校,他登台说相声,曲艺社的大梁,他一挑就是4年。
后来,王小敏加入演播艺术家周建龙的粉丝群。群友分享录音片段,他抢着听。周建龙点评出来的问题,他也能听出一半。他确信自己有天赋。2017年,他找老师学了一年演播。后来,在按摩店里,他支了个小录音棚,上午专门录音,一有演播活动他就参加。有时客人躺在按摩床上,他手上揉着,耳朵里塞着耳机杂七杂八地听。
2020年,王小敏“弃按投鸣”,想做个说书的艺人。演播网络小说,每小时百八十块,勉强够吃饭。断炊了,就回按摩店。他来剧团,是想“偷艺”话剧,提升演播能力。《逆转未来》首演成功,“加场”的呼声越喊越高,王小敏却打起了退堂鼓。因为他觉得自己演得不像货车司机。
王小敏想离开,但放不下舞台。他跟着剧团继续表演。渐渐地,他越发享受与朋友相伴的美好,决定留下来。排练前,为了让他路上更安全、少绕路,总有人到地铁站接引他,大家一路说笑到场边,有人向他请教台词,有人找他交流演播,与他一起推敲每个字的读法。
更让王小敏惊喜的是,他在这里收获了一段“不可能”的友谊。演员面试时,他正愁找搭档,就收到一条好友申请:“你好,我是聋人李宁,想和你演戏。”
一个看不到,一个听不到,怎么交流?他们约定,说完台词轻拍彼此,给对方递信号。就这样,他们成了好友。通过微信,两人能进行更多、更复杂的交流。
王小敏发现,人与人的连接能够跨越天生的障碍,共享欢乐和感动。他在朋友圈写道,“比起提升,我更在意的是和你们在一起。”剧团的新剧中,王小敏演一位唯领导是从的职员,经导演训练,他“拿捏”了角色的表情和肢体。现在,他不再怀疑自己留下来的意义。“能给朋友带来快乐,我播的小说能给听众情绪体验,演戏也让观众觉得好看,我就是个有价值的人。”
从百部作品中脱颖而出受邀参加乌镇戏剧节
今年3月,《逆转未来》参加了2024年的南京新剧荟竞演。海选时,他们从100多部剧本中脱颖而出,和5个专业剧组角逐最终奖项。这是他们首次离京,首次走进剧场表演《逆转未来》。两天里有400多人来看,观众席还坐着赖声川和演员郝蕾。演出结束后,剧团的大巴车驶离剧场,他们大笑,狂欢,感到这一趟值了。
3月24日晚,南京玄武湖上一处宴会厅里,赖声川公布,2024南京新剧荟最佳剧目是《逆转未来》。录像的乐意剧团成员激动得手机都拿不住了,一桌人跃起身欢呼。所有人都为他们鼓掌庆贺。剧团成员相互引导着上台。白马站在台中心,喊出感言,声音激动嘶哑:“我们乐意演,你们乐意看,我们是乐意剧团!我们做到了!”白马摸索着接过奖杯,用右手高高举起。
评委们说,剧本引人深思,表演的真诚掩盖了专业的瑕疵,最震撼他们的,则是剧组“拒绝同情”的态度。赖声川在台侧拈起立麦,轻声说道:“我为《逆转未来》剧组感到骄傲,也为南京新剧荟感到骄傲。戏剧丰富了你们的生命,你们也丰富了观众的生命。”
在赖声川等评委的推荐下,《逆转未来》进入乌镇戏剧节,成为“没有不可能”单元中的唯一一部剧目,将在10月23日、24日登上乌镇大剧院多功能厅,进行两场公益演出。官方宣传称,这是国内第一部泛障别开放式残健融合戏剧。
目前,乐意剧团有40余名演员,残障者占比仍达七成。剧团已创排出第二部原创话剧《我选择出生》,9月21日,该剧也将登陆国内头部戏剧节,在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上首演。
马岩透露,乌镇版《逆转未来》残障演员占比约90%,《我选择出生》则都是素人残障演员。“我们有了《逆转未来》的经验,知道怎样协调。”马岩很自信,“孙妖妖和我们有共识,要专业地排演。我们相信残障者的能力,而他们也向所有人展示了自己作为演员的敏锐度。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在舞台上讲故事的权利交给他们。”
马岩估计,《逆转未来》历次演出中,约有一半观众是残障者。在南京,市肢残人协会组织了30名肢体障碍者去观演。其中一位约60岁的老人怕迟到,演出前一天傍晚,剧团还在彩排,他就来踩点了。第一场演出结束,他接受了媒体采访:“演得非常成功,第一次有人为残疾人创作了很好的话剧。”
还有一位听障观众告诉剧组,“之前我不觉得电影院、剧场、艺术馆这些场所是向我敞开的,家人也觉得我没必要去。”但那天,她觉得这个舞台接纳她,为她说话。
孙妖妖希望,剧团能成为一座沟通健全人与残障者的桥梁。健全人冯倩倩本以为残障者总是需要帮助的,来到乐意剧团才知道,他们的自理能力非常强,他人仅在必要时伸出援手即可。孙妖妖还欣喜地看到剧团成员的变化。云欢欢来上表演课之初,独来独往,连合照都不拍。现在,他爱说爱笑,俨然是剧团气氛担当。他阳光的笑容远比他的轮椅更引人注目。
在接洽演出场地时,孙妖妖总被问到“需要什么”。她心想,“其实我们需要的不过是一个舞台。”
本版文/本报记者戴幼卿实习生刘晓诺
统筹/孙慧丽供图/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