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师大率全国之先 创新改革大一国文课

过去「大一国文」很容易让「大学国文」沦为「高四国文」,因此台师大决定改以「学术导向」、「议题讨论」为主的国文课。(台师大提供)

台湾师范大学率全国之先,改革国文课!过去列为必修的「大一国文」,课程内容多以古今文选或经典作品为主,常被学生讥为「高四国文」,台师大去年将国文课改为以思辨和表达能力为主,让学生真正运用语言能力,为即将消失的文化采访报导、拍纪录片,或是在募资平台上写文案等。

台师大共同教育中心主任徐国能说,学生入学时国文学测达14级分以上的就占30%,表示学生的国文能力已经达到相当水准,但大学的国文课却还是延续高中的上课模式,让很多学生「极度排斥」,或把国文课当营养学分,在台下滑手机、玩电脑。

「国文能力的意义也会随时代改变」,徐国能说,现在最重要的是思辨和论述的能力,因此台师大去年推动国文课程改革,打破过去研读古文小说等内容,改以行动、思考等「议题讨论」为主的国文课,更重要的是与社会议题结合。

譬如说,国文系老师徐敏媛就以各种即将消失的文化为题,包括挽面、西服、传统旗袍等,让学生以采访报导、撰写影片文案等方式,训练他们的表达能力,并且深入了解各式议题,而老师郑雅之则用「募资平台企划模拟案」,让学生为不同的商品,如桌游、香米等,撰写适合不同族群的募资文案。

目前新制已实施一学期、开设了52班,多数学生上完课后都十分赞许,有学生说,过去的课程无法与专业领域课程衔接,很常会问「物理系为何要读古文?」但透过创新的教学,不同领域的学生,可各自发挥专业能力,提出不一样的观点和想法,让国文课不再是「文组」才要上的课。

徐国能分享说,现在看到很多大学生在网路上的发言,多半肤浅且不具有思辨能力,但大学的训练,应该是要让大学生成为有论述、有观点的人,更重要的是,不能与社会推节,希望台师大国文的教学创新,可让其他大学跟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