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内部的折腾」与「外部的变局」
(图/美联社)
圣诞快乐!在地上愿平安归与祂所喜悦的人。1914年欧洲「西线」惨烈的战斗中,交战的德英两军在圣诞节出人意表的短暂停止杀戮,在壕沟里听见〈平安夜〉的歌声后,爬出来玩足球并交换礼物。
其实,与敌手讲和很难,但与自己讲和真的更难!总统与立院选举已结束近1年,但民进党的施政模式仍沉迷于过去8年的旧思维,显然不服也不愿接受选举结果。赖政府的「全方位对抗」策略有如磁铁一般,将在野党紧紧吸在「朝野消耗战」。
殊不知残酷的国家安全与生存发展挑战,其实「在外不在内」。不断纠缠在内部折腾的台湾,耗损自身前进的动力也就罢了,如果因此而被友盟国家认为可能伤及彼等利益,问题就更大了。
1980年代,台视新闻曾推出「从台北看天下」,希望透过电视节目拓展民众对台湾以外事物的认识。后来政治分析家理出了另一个逻辑,就是「用台湾在地的经验去想像外国的政治运作与决策思维」。
台湾孤立于国际社会久矣!总统、副总统不能出国,无法与他国政要建立私人友谊。重要国际组织我们都不是会员国,官员难有增加阅历并磨练谈判艺术的机会。好几代的外交官不能呈递到任国书,驻外武官无法着军服配戴「饰绪」。
「不知是世界遗弃了我们,还是我们把它遗忘」虽是早年情歌〈苏州河边〉里的一句歌词,却贴切并另类地描写了台湾在长期被忽略的残酷国际环境下,逐渐演变成「心态向内,情绪向外」的扭曲现象,如果再以为「政治内卷,国安外包」是相对顺手的方程式,则更易自陷于危殆。
赢得选举并掌控资源分配大权,固然是所有政治人物心之想望。锱铢必较,寸土不让的政治议题战法,却可能是自身陷在「肉搏战」的思维中消耗,而被动忽略了综观全局的视野,反而因战术而拖累更大的战略目标。政治人物即使掌握执政大权,至多也还只是在台澎金马内耍威风,而国家领导人每天放在心上自我警惕的地图,却应远大于「防空识别区」。
「攘外必先安内」自然是领导心法,但对台湾而言,外部形势变化对内部的影响更大,而以川普与习近平的对弈尤然。无论是20年前所谓的「中美共管台湾」,或近来逐渐出现「中美共制台湾」的提法,都客观地显示了外部因素形塑台湾生存环境的超强力道。赢了总统选举,较量的对手就不再只是国内的潜在挑战者,而更是有无智慧审时度势以保国家周全的自己。
盱衡中美对抗长期持续,战略学所讲的「行动自由」在霸权挤压下,台湾的弹性空间愈来愈小已是趋势。北京认定台湾是「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中「不可逾越的红线」,习近平也已两度向拜登总统提及「希望美国支持中国的和平统一」。与川普2.0任期重叠的习近平3.0,总还是要在2027年的中共21大,提出「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的对台工作成绩单。
美国川普强势回归,竞选期间的对台言论即使略显狂狷,却肯定是他惯有「直觉式的刻板印象」,绝对不容小觑。川普对台「降顺差,移产业,增军费」的3把利剑即将陆续舞动,我们的政府有没有针对不同广度与深度的政策面向,推演出多重层次的备案来因应「川普冲击波」?而陷于内部折腾的政治领袖们,究竟每天又会花多少时间来思考?
台湾如何避免自身成为川普与习近平「大交易」桌上的议题,比未来罢免案连署是否要附身分证影本重要得太多。(作者为淡江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教授、中华战略暨兵棋研究协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