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蛇不冬眠 新北上月通报捕抓154件

虽已入冬,新北市动保处仍在金山区捕获陆栖毒蛇雨伞节。(新北市动保处提供/王扬杰新北传真)

一般观念蛇是变温动物,故需要冬眠,但根据新北市动保处统计,去年总计接获3650件,12月共接获154件通报捕蛇案件,平均1天约5件,显示台湾冬季蛇类仍然活动频繁。动保处兽医师谢弘斌说,台湾属于亚热带地区,虽然冬季寒流来袭时,气温明显转为寒冷低温,但是蛇类并不会完全冬眠,仅只是活动力减少,进入「短暂休眠」状态而已。

动保处去年12月初接获金山区民众通报,环金路旁发现1条长约1公尺、黑白相间的蛇类,动保员李国良立即前往,到场后确认条是台湾最具毒性的陆栖毒蛇雨伞节,立即使用安全蛇夹将雨伞节放入蛇笼内带回安置。

谢弘斌表示,台湾因位处亚热带,冬天的温度通常在摄氏15度上下,这段期间蛇类大多会躲藏在洞穴内,在气温回升和饥饿时仍会出来进食,捕猎青蛙、蜥蜴、鱼、鼠等小型动物,所以民众从事户外活动时,应穿着具有防护功能的长袖、长裤和包鞋,万一被蛇咬到,请务必保持镇静,记住蛇的特征,尽速就医。

李国良说,北海岸地区常接获民众通报捕蛇,其中最常见毒蛇种类有龟壳花、雨伞节、眼镜蛇、赤尾青竹丝等,每种毒蛇习性都不相同,但是都不会主动攻击人类,民众若到郊外杂草林区活动时,可携带手杖、雨伞等,先借着「打草惊蛇」,以利提早发现并保持安全距离,降低被咬风险。

此外,今年1月也接获民众通报而捕捉到长2公尺以上的臭青母及过山刀,牠们因为到民宅捕食老鼠被发现,这2种都是北海岸地区很常见大型无毒蛇类。

动保处表示,蛇类在自然生态上扮演控制鼠类数量角色,可使生态保持平衡,蛇类会找寻鼠类而误闯民宅,请民众不要轻易尝试自行捉蛇,导致蛇受到惊吓而发生攻击行为,应与蛇保持距离以策安全,也提醒民众发现蛇类切勿任意骚扰或饲养,避免违反《野生动物保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