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慢地震!世界少數「非火山區域」造山帶觀測到

慢地震。图/取自「报地震 - 中央气象署」脸书粉专

地震也有「快慢之分」?「报地震 - 中央气象署」脸书粉专表示,慢地震其实是一种隐身在杂讯里的震动源,相比于一般地震数十秒到数百秒的能量释放时间(每日错动可达数十公尺),慢地震的发生可以从数小时到数周不等(每日错动不超过数公分),极其缓慢而微弱。

为什么慢地震这么慢?气象署表示,慢地震之所以能如鬼魅般存在着,有一个原因是它们发生的区域比一般地震更深。一般地震大概在比30公里浅的「脆性」位置,慢地震则是在大约50公里深、介于「脆性」与「塑性」变形区域。无论潜藏的深度,或是地震发生的破裂处,都让慢地震就算「偷偷来」也不容易被察觉。

至于台湾是否有慢地震?气象署表示,台湾的慢地震主要位于中央山脉南段下方,地震最高峰则发生在玉山南方,也是世界少数在「非火山区域」造山带观测到的慢地震。此处正是欧亚板块停止隐没、开始与吕宋岛弧碰撞的「过渡带」。这里没有一般地震,也没有成熟断层面发育,因此恰好是理解慢地震生成机制的好地方。

气象署表示,慢地震听起来也没什么威胁性,但换算它累积的能量释放,要来个规模4至7不等的地震也不成问题,绝对不容小觑。此外,台湾慢地震与邻近区域的地震,在时空上似乎有某种关联。2010年甲仙发生规模6.4的地震后,不到1周的时间内,科学家发现慢地震的活动竟然加速了。除此之外,过去10年内更有研究指出,慢地震也可能加速大地震的发生时间。

气象署表示,看似没什么杀伤力的慢地震,却与一般地震存在的不可忽略的关系。「别看它平时不怎么讲话,人家在地下社群网路里可活跃的咧!」说不定未来,「I 型地震」也可望成为预测地震来临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