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竹产业发展困难多 学者:须引进高效能机械化

罗凯安指出,台湾竹林资源丰富,但近30年来因为人力老化、工资及作业成本高,许多竹材加工产业炼已外移或消失,加上中国大陆、越南低价竹产品输入、替代品增加,也缺乏经营与投资创新意愿,且竹林经过20-30年未经营,技术、人力不足,加上经营规模不大、作业缺乏效率,因而供货不稳。(李柏澔摄)

台湾竹林面积约18.3万公顷,占森林覆盖面积8%,推估竹材的蕴藏量约有15.8亿支,竹种歧异度为全球最高,原生竹种高达25种,气候因素使竹材较其他国家品质优良。然而面对邻国低价竞争、国内生产与技术出现断层等,学者指出,竹产业必须引进高效能机械化,否则前端成本过高将局限利用与发展。

根据农委会林业统计,2016年前全台竹材生产量每年可达200万支以上,其中以原住民保留地为生产为主力(平均约85%) ;2016年后全台竹材生产呈现逐年骤减至50-70万支,2017年起全台竹材产业缺料情形严重。

竹材进出口部分,台湾的竹材进口价值远大于出口价值,2001年至2019年出口价值维持6至8亿左右,2020年出口价值跌破3亿,2017年后竹材进口价值急剧攀升,进出口差额超过10亿,同年国产竹材产量与价值亦呈下降趋势,国内市场需求由进口竹材制品替代。

农委会林物局造林生产组科长王芳表示,竹子非现今主流使用材料,产业规模小也无法大量稳定生产竹制产品;此外,生产或技术断层及人员老化、东南亚及中国大陆产品低价竞争,加上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补偿也降低了生产意愿。

屏科大森林系教授罗凯安指出,台湾竹林资源丰富,但近30年来因为人力老化、工资及作业成本高,许多竹材加工产业炼已外移或消失,加上中国大陆、越南低价竹产品输入、替代品增加,也缺乏经营与投资创新意愿,且竹林经过20-30年未经营,技术、人力不足,加上经营规模不大、作业缺乏效率,因而供货不稳。

罗凯安表示,竹丛久未整理导致竹丛大、无用倒竹多,为解决上述现象,故需要有先整理丛基的机具,也就是竹林收获要引进机械化作业,毕竟现在人力严重不足,机械化已经势在必行。

农委会副主委黄金城表示,台湾竹产业若要发展,前端集材人工成本就不能太高,如何机械化省工就是重点,否则让建筑界、工艺界回头使用竹材时都会偏贵,未来使用空间也会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