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投资200亿修复的古县城 不去看看太亏了
太原与我,可以说是陌生的;虽然十几年前去过两次太原,但都是一顿饭后便匆匆离别,只是对太原品种繁多的面食印象深刻,其它别无记忆;此行太原,时间依然很紧,三天两晚想了解一个城市只能是一星半点的见识,不过我还是挺幸运的,在当地朋友的陪同下,游览了太原几处有若“点睛之笔”的地方,不仅带给我超出意想的惊喜,也让我有了想再去太原看看的计划。
太原古县城,就是我此行收获的一份惊喜。那是到达太原的第二天晚上,也是即将离开太原的头天晚上,当地朋友说:“晚饭咱们去古城吃吧?”,“哦?什么古城?”来之前我并不知晓太原现在还有古城,朋友听出我的问话中带有兴致,便提高了语气说:“那可是太原花了200多亿刚修好的古城呀!”。
就这样,我们冒着蒙蒙细雨,游览了这座被称为“凤凰城”的太原古县城。太原古县城位于太原市晋源区晋源北外环街,是坐落在始建于1375年的太原古县城遗址上的明代早期县城,据说太原市政府为此投资了200多亿,也有人说投了300亿,修复工程历时八年之久,并沿用了过去的建筑格局,好像一只头北尾南、振翅高飞的凤凰,故称“凤凰城”。
太原古县城是今年“五一”才刚刚对外开城迎客的,不要门票,开放后的古县城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已新晋成为太原的一处旅游名胜,每天来古城的游客络绎不绝。
有人说这是在废墟上新建的古城,说这话的人一定没有亲身走进过古城,只有去走一走、看一看,才能了解太原古县城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说实话,在来古县城的路上我也在想,不会是一座新建的仿古美食城吧?这几年来我见过一些仿建的古城,由于缺乏历史文化的支撑,充其量就是个杂乱的小吃城。
然而当我站在古晋阳这块龙兴之福地时,不由地眼前一亮:巍峨壮丽的城墙,富丽堂皇的楼阁,古朴威严的县衙,鳞次栉比的商铺,连绵不断的古建,摩肩接踵的游人,气势雄浑,烟火繁荣,出人意料。
没想到太原古县城现存文物建筑79处,被太原市政府挂牌保护历史建筑就有49处,特别是位于古城中央的文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漫步在湿漉漉的石板路上,远远地看见书写着“棂星门”的老牌坊时,我有些惊喜:“啊?这里还有文庙?”,“棂星门”,是文庙的标志。棂星即古代天文学上之“文星”,立有“棂星门”之处也就标志着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
文庙即孔庙、夫子庙,是我国历史上祭祀孔子的庙宇,是古典中国儒家社会的标志物,“庙学合一”是文庙的核心属性,所以在全国各地文庙也作为学校来使用,有的地方一直沿用至今。
文庙也是古代最重要的官方建筑之一,这可不是现代人随随便便可以新修的庙宇,真没想到太原古县城里竟然还保留着一座文庙,据说太原有两座文庙,这座文庙距今已有648年的历史,创建始于明洪武六年的公元1373年,比古太原县还早两年。遗憾的是,我去的那天文庙已准备关门,没能来得及进去仔细参观。
古城里还有许多古建筑都修复得很好,太原县衙、段氏祠堂、进士第、段家大院、关帝庙等文化遗存,充满深厚的晋阳文化和三唐(陶唐、周唐、李唐)文化;特别是古县衙,经过修缮和彩绘后,增添了神光和灵气,听说这里曾经被用作为中学学堂。
段氏宗祠也非常引人注目,段氏在清代曾是太原县城内大姓,其老祖宗段叔玉是当地的文化名人,博通经文,刻石如画。
古县城里还有一些私人博物馆和艺术馆,如吉美博物馆、兵器博物馆、桐封书院、琉璃文化馆、剪纸艺术馆、唐卡艺术馆等等。
山西各式各样的小吃,更是古城里的一景,平遥牛肉、美和居老陈醋、太原打卤面、羊杂割、柳林碗托、晋北莜面、铜锅豆腐脑……,令人目不暇接。
夜幕降临,我发现古县城里的游人明显多了不少,许多都是扶老携幼来游玩的当地人,一边尝着香味扑鼻的美食,一边赏着灯火阑珊的夜景,一家人不亦乐乎。
太原古县城,建造得如此精美,人气如此火爆,超出了我的想象。置身其中,犹如穿越到了明清晋商富甲天下的街头,人居兴旺,商贾林立,汇通天下,盛极南北。
然而,一个投资巨大的古城,今后的运营压力一定很大,如果单靠卖美食和卖文旅小商品,是很难赚回投资的,一定要打好文化牌、名人牌、历史牌,持续不断地吸引客流,同时要大力打造文化品牌,谋求文化产业化的发展。
我和朋友们围坐在古县城的“晋雅”小院里,畅谈甚欢,久久不愿离去;小院的老板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了我们中间,他说小院是他租的,刚开始只是想着换个环境,隔三差五地来转转,而现在每天不来就觉得少了点什么。
一座历经千年的城池,在新的时代浴火重生,不仅延续了2500年晋阳古城的文脉,展现了太原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凌霜傲雪、历久弥坚的传承与复兴。真心希望太原古县城能够一直红红火火下去!
【作者简介】三姐姐: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专栏作家、旅行家。【版权声明】本图文版权归三姐姐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