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科博馆《同火的日子》特展登场 考古珍贵搜藏亮相

《同火的日子:人与火的故事》特展由排湾族「击石取火」仪式揭开序幕。(科博馆提供/陈淑芬台中传真)

科博馆《同火的日子》特展19日开幕,展出近150件考古及民族学展品,其中,十三行遗址的锻铁炉、清代官帽上的玻璃顶戴等都是考古学界首次展示的珍贵标本。策展人李作婷博士表示,人类除运用火,还能「驯化火」,创造出像制陶、炼铁、烧玻璃等文化 ,从「用火行为」可以看出人类在物质与精神的演化复杂性、矛盾与平衡。

中央研究院典藏的十三行遗址锻铁炉。(陈淑芬摄)

《同火的日子:人与火的故事》特展开幕。(陈淑芬摄)

特展网罗国内七大考古机构的标本及图片,鲜少公开的包括台湾历史博物馆搜藏的「法国燧发枪」;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珍藏的钻火台及火折子,功能如同现今的打火机;科博馆典藏的铁火镰、青铜盒形油灯等。此外,中央研究院典藏的十三行遗址锻铁炉、清华大学后山公墓遗址的清代官帽玻璃顶戴等更是首次亮相,将展至2024年2月25日。

《同火的日子:人与火的故事》特展由排湾族「击石取火」仪式揭开序幕。科博馆馆长焦传金表示,从考古学标本中能观察、研究人类「用火」演化的历程,人类是地球上唯一具用火、生火能力的生物,进而创造的文明与文化。

李作婷表示,人类除运用火,还能「驯化火」,例如控制火的温度、火的出现与熄灭,利用炉、窑等设备掌握火的使用,创造出精采的物质文化,像制陶、炼铁、烧玻璃等;另外,火在人类精神层面上还有独特地位,比如烧王船、蜂炮、点香、火祭等仪式。

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员李匡悌则说,人类从直立人时代开始用火,人类发展有技术性、文化、农业及国家等4次转折,目前正面临第5次转折。特展透过在地考古文物展示技术与文化转折点,解释现今各种技术发展、文化相似性与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