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锂:何处寻底?

碳酸锂期货价格跌势放缓,涉“锂”企业集体异动,反弹还是反转?

王东岳/文

12月6日,涉“锂”企业集体异动,板块单日涨幅4.19%,位列两市排名第一。

年初以来,碳酸锂开启下跌模式,现货、期货遭遇“双杀”。其中,碳酸锂现货报价由年初的54万元/吨下跌至12.4万元/吨,区间跌幅超过70%;期货报价由24.1万元/吨跌至9万元/吨,区间跌幅超过50%。

供需关系转换是导致本轮碳酸锂价格走弱的直接原因。一方面,动力电池库存高企,新能源整车销售增速趋势性放缓带来碳酸锂需求减弱;另一方面,上游锂原料产能供应仍在释放,加剧价格下跌预期。

在此背景下,碳酸锂价格何时企稳成为市场关心的焦点问题。有分析认为,随着碳酸锂供过于求局面的加剧,现货市场价格预计向最低成本线靠拢。

供需转换 锂价震荡

12月4-5日连续两日跌停后,12月6日,碳酸锂期货价格下跌趋势有所放缓,国内碳酸锂期货合约报收9.25万元/吨,单日跌幅2.27%。

自7月份正式登陆广期所以来,碳酸锂期货进入单边下跌行情,主力合约报价持续走低。11月22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首次触及跌停,单日跌幅6.98%,报收12.47万元/吨,碳酸锂期货开始加速下行,区间累计跌幅接近30%。

期货价格大幅下行,现货市场也受到明显冲击。年初至今,碳酸锂现货报价由54万元/吨跌至12.4万元/吨。其中,11月份,碳酸锂现货报价遭遇22连跌。根据上海钢联报价,截至12月5日,国内电池级碳酸锂均价报12.7万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下跌2500元/吨。

从2021年7月开启上行趋势到如今重返“起点”,碳酸锂价格在三年时间里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周期轮回。

国信期货在研究报告中指出,现货市场供需对比转换以及市场对后续供需过剩的预期加剧仍是本轮价格加速下行的主因。

从需求端来看,作为碳酸锂的直接下游应用,年初以来,国内电池库存规模持续走高,电池企业开工率持续下行。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1-10月,中国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累计生产611GWh,累计同比增长41.8%;累计销售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557.6GWh,同比增长37.1%。期间,国内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 294.9GWh,同比增长31.5%,生产/装机量差额由上年同期的201.7GWh上升至316.1GWh。

据Mysteel调研数据,截至2023年11月,国内锂电池不完全统计产能超6000GWh,27家电池样本产能在1780GWh,整体开工率约为54.98%。其中,龙头企业宁德时代上半年电池总产能约为254GWh,产量约为154GWh,产能利用率跌至60.5%。

电池出货降速,库存叠高与下游整车销售、渗透率增速趋势性放缓紧密相关。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累计销售新能源车352.1万辆,较2020年增加215.4万辆,同比增长157.57%,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销量的13.4%,占比提升近8个百分点。2022年,中国新能源车销售达到688.7万辆,较2021年增加336.6万辆,同比增长95.6%;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销量比重达到25.64%,占比提升12.24个百分点。

2023年1-10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数约为595.5万辆,较上年同期增加151.5万辆,同比增长34.2%,销售绝对数及销售增速均显著低于2021年和2022年同期的193%和107%。同时,从渗透率来看,2023年前10个月,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约为30.4%,渗透率继续提升4.76个百分点,但提升速度低于2021年和2022年同期。

此外,年初以来,新能源车销售的产品结构出现显著变化。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前10个月,国内混插电车累计销售211.6万辆,同比增长82.6%,占新能源车销售比重达到29.07%,占比提升个4.88百分点;同期,纯电电车销售516万辆,同比增长25.2%。10月单月,国内混插电池累计销售31万辆,同比增长80.2%,占新能源车销售比重突破30%。混插车型增加,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动力电池的增量需求。

从供给端来看,2021年和2022年,国内碳酸锂价格快速上涨,涉锂企业纷纷加大投资开发力度提升产能。2023年,上游锂矿原料产能持续投放,行业供给快速增长。

SMM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中国年内碳酸锂预计新增加产能35万吨至95.78万吨。近5年,中国碳酸锂产量年复合增长率超30%。上海钢联统计数据显示,10月,澳洲黑德兰港共出口锂精矿13.62万吨,环比增加超60%。智利海关数据显示,10月,智利碳酸锂总出口2.4万吨,环比增加74%,其中对中国出口1.7万吨、环比大幅增加84%。

东亚期货预测,2024年,全球碳酸锂需求约为114.4万吨,供给约为137万吨,超出需求量近20万吨。供给和需求关系转换以及对供过于求局面的预期加剧,成为本轮碳酸锂价格波动震荡的首要原因。

何时见底?

12月6日,上市涉“锂”企业集体异动,板块单日涨幅4.19%,位列两市排名第一。面对碳酸锂价格的“跌跌不休”,碳酸锂价格最终会走向何处是当下市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以目前市场主流的三种锂盐获取方式对比来看,分析机构普遍认为,碳酸锂价至少要达到云母提锂成本线附近。目前,市场主流提锂方式包括盐湖提锂、锂矿山锂辉石提锂以及云母提锂。其中,盐湖提锂成本最低,锂辉石提锂次之,云母提锂成本相对较高。

根据盐湖股份披露,2022年,公司下属企业蓝科锂业共销售碳酸锂产品3.0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14.58亿元,对应产品平均售价37.9万元/吨;产品毛利率约为91.96%,对应单吨生产成本约为3.05万元/吨。

在锂辉石制备碳酸锂方面,根据天齐锂业年报数据,2022年,公司共销售锂化工产品5.8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50.08亿元,均价约为43.04万元/吨,产品毛利率约为85.85%,对应单吨生产成本约为6.09万元/吨。天齐锂业通过控股泰利森锂业拥有全球最大在产锂矿格林布什26.01%的权益,是目前全球生产成本最低的锂辉石矿山之一。

而在云母提锂方面,相关报道显示,江西锂云母矿山因品位不同生产成本有所差异。其中,0.6%以上品位矿山产出碳酸锂完全成本在每吨8万元以内;0.4%-0.6%的矿山产出碳酸锂完全成本为8万-10万元/吨;0.4%以下的锂云母矿产出碳酸锂完全成本为12万-15万元/吨。

根据上市公司永兴材料披露,2022年,公司销售锂盐产品1.97万吨,实现收入87.38亿元,对应产品平均售价约为43.55万元/吨;报告期内,公司锂盐产品毛利率约为56.09%,对应单吨成本约为19.12万元;江特电机2022年销售锂矿及锂盐产品1.2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3.13亿元,约为42.5万元/吨,产品毛利率为59.79%,对应单吨成本约为17.09万元;此外,根据国轩高科披露,公司宜春提锂项目的总成本约为18万-20万元/吨。

对比之下,盐湖提锂及锂辉石制备碳酸锂在成本上相对优势明显。因此,在目前市场供需失衡的情况下,通过碳酸锂价格的下跌实现高成本的锂矿产能出清,以重新达到市场的供需平衡,成为当前“看空”的主流看法。同时,对于高价投资锂矿的企业而言,也将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

平安期货在研究报告中指出,未来全球锂资源项目继续放量,资源过剩倒逼原料价格持续下行。

下游有望受益

尽管当下碳酸锂及上游锂资源开发生产企业要面临产品价格下行的经营压力,但对于中下游电池及电动汽车整车制造商而言,上游原材料价格下降反而有利于自身的生产经营。

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碳酸锂开始进入上涨通道,从4万元/吨涨至2022年11月的60万元/吨,处于上游的锂矿企业业绩大涨,但处于产业链中游的正极材料厂家和下游的动力电池和新能源主机厂的利润空间被挤压。

碳酸锂作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的重要原材料,价格下降将直接降低电池生产成本。此前,碳酸锂价格高企,原材料成本占电池生产成本的比例一度达到40%-50%。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行,不但意味着可以降低电池厂的采购成本,也有利于促进电池出货量提升。

同时,伴随电池价格传导,终端整车厂商预期可以享受成本下降的好处,以更低成本生产电动汽车,这对于提升新能源汽车的价格竞争力尤其是出口竞争力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