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奖得主玛丽‧罗宾逊的法治诤言

(图/唐奖教育基金会提供)

第6届唐奖的法治奖颁给了曾任爱尔兰总统的玛丽‧罗宾逊教授;这已是第3次由杰出女性获此殊荣。过往得奖的男性有两位,另一次则是由不同国度的3个非政府组织共同获得。

玛丽‧罗宾逊已年届80,是医师父母5个孩子中仅有的女孩。自幼受到的家庭教育是性别平等,却发现当时并非性别平等的社会,于是立志习法追求社会正义。她毕业于都柏林三一学院,1967年以第1名毕业,同年成为诉讼律师;随后获得奖学金进入哈佛法学院,于次年取得硕士学位。

1969年母校三一学院聘她为刑法教授,同年当选参议员,时年25岁。她推动修改禁止贩售避孕药物与器材、限制女性担任陪审员的法律与禁止离婚的宪法,同时致力以诉讼的方式推动性别平等与保障弱势。1990年她获选为爱尔兰第7任,也是首位女性总统;担任总统7年,无实质行政权力,但总是为弱势发声,极富民望。

卸任之后她又先后出任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及联合国气候变迁特使。离职后又与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等世界领袖共同创设了非政府组织「长老会」,并继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之后担任长老会会长至今,持续在国际间大力提倡政治问责、消弭贫穷、抗拒种族与性别歧视,尤其专注于气候变迁与代际正义。

上周她抵台领奖,先后发表3次演说,提出许多醒目的警世观点。颁奖典礼上,她说能得到以法治为名的奖项是最大的荣耀。她指出,提升世人对于法治的尊重,其重要性可能远甚于往昔。

她提出两个重要的理由,一方面,今天的世界面临多重危机,已有的与待建的法律标准与机制是世人如何共同回应危机的关键。无论是消除气候危机、防治全球疫疾,停止世界各地的武装冲突与终结暴力,都一样重要。另一方面,法治所以不可或缺,是因为其终极理念乃是疗愈分裂社会、重建世界断裂的秩序,与凝聚全人类共同安全共识的前提。

翌日她发表得奖演说,再度强调重建世人尊重法治是当务之急,也是世人共同责任。她指出法治包含4项要素:领导人应受问责、公正的法律、透明的政府,还要有可以亲近而无所偏倚的司法。但2023年的数据显示,世上有60亿人所居住的国度中,法治正在倒退,包括关系民主参与的集会结社自由与言论自由大幅衰减;连美国也不肯接受《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的约束。

不顾国际法原则,美国打伊拉克、俄国侵犯乌克兰,都凸显出问责机制的重要。哈玛斯的恐怖主义行动引起以色列对迦萨走廊的攻击,因而带来的种族灭绝威胁,也使得自《世界人权宣言》通过以来,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面临破毁。她引述联合国秘书长的直言,世界正进入「无法无天的治理」危险与状态,世人必须避免使用双重标准来衡量国际上的法治是非。

她又与高中学生对话,认为有权力的人应多考虑没有发言权的人的需要。她离台前还在东吴大学再次发表演说并举行座谈。她重申人权具有普世性质,不属于东西南北任何一方,也强调人权与在地文化合拍的重要。

她以为政府之外,企业也不应辞卸本身对于人权的社会责任。主张关注气候正义要了解气候变迁对弱势族群所形成的特殊窘迫。而911之后产生的种族民粹效应,对于法治带来的威胁,还有社交媒体遮盖真相的负面作用,加上与发展生成式人工智慧形成的加乘影响效果,都不容世人忽视。

这些智慧的发言、敏锐的观察,值得咀嚼深思。(作者为东吴大学法律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