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大潭藻礁面積縮柴山多孔珊瑚減? 環團中油看法不一
珊瑚在退潮的水里相当美丽。记者郑国梁/摄影
立法委员陈椒华今天清晨邀集2021藻礁公投领衔人潘忠政、环境部、桃园市政府相关部会、市议员吴进昌等人办理大潭藻礁生态与环境现勘及检讨会议,一行人花了近1小时半现勘藻礁海岸与中油三接工程的关联;稍后检讨会议上,陈椒华做成结论,一级保育类柴山多(杯)孔珊瑚面积和先前的观察纪录比较面积确实缩小,开发并没有让生态更丰富,还影响环境生态,附近今年小燕鸥成鸟数量减少就是一例,相关单位必须要持续调查三接开发对藻礁的影响。
一行人清晨6点就在大潭电厂后方到G2藻礁区集合,潘忠政和藻礁志工,还有中油专案委托的海洋大学调查团队引导陈椒华等人G2的丙、丁区实地了解藻礁生态。
潘忠政强调,中油等开发单位这两年不断宣传大潭电厂天然气三接工程不非但不影响生态,反而让生态更丰富,这是错误的思维,不希望也不应该误导视听,他过去和藻礁志工反映柴山多孔珊瑚生态受三接工程影响,装置沉箱设备使用的砾石严重损害藻礁,而且实地调查显示面积有缩小的情形,得到的答案几乎都是「沙来沙往」自然现象,甚至把错误的资讯给蔡英文总统,让蔡总统在2021年说出千古名言「三接没盖在藻礁上」,希望中油不要再有三接使生态更丰富的宣传。
中油副总李皇章全程参加现勘和检讨会,他指出藻礁志工和中油委托海洋大学调查,双方的量测方式不一样都尊重,不过中油公布的量化数据都是委外专业团体调查报告,至于砾石是不是装置沉箱的时候带来的,可以用专业的方式讨论,潘忠政老师愿意的话欢迎参与相关的调查。至于小燕鸥生态以往在竹围复育比较快,但是如果说以往好今年不好,就认为是开发的因素,这样做结论有些快,还是要看专业调查最后的结果。
至于三接开发会不会影响藻礁生态,李皇章没有正面回答,表示目前委托海洋大学团队做相关调查,海大副校长冉繁华说明,海大5月接受中油委托后,每个月都会调查,就开始调查,藻礁志工把5月的调查资料,用来和12月比较,因为潮高线差异超过100公尺,不容易看出影响,建议下次可以一起用同样的时间和方法来调查,海大团队绝对用开放的态度配合,像依据气象署的潮差资料,4、5、6月以5月17、18、19潮高线最低,这个资料气象署都公开,不会造假,过去所有调查资料包括藻礁志工的调查资料也都会纳入比较。
冉繁华说明,潘忠政老师和藻礁志工认为藻礁面积缩小,主因是计算方式不一样,海大用的是「image j」技术,照相以后用电脑判断和算出面积,是国际公认可信的方法,这样的数据也会忠实和过去传统方用图表法比较,潘忠政当场表示乐见海大用国际采认的方法。
潘忠政在检讨会上播放过去调查的影片,让大家知道藻礁联盟如何监督的生态柴山多(杯)孔珊瑚,2021年4月29日的调查显示水下藻礁有3公尺长的纪录,还有原来就有伏流水和美丽的景致,过去很少看见的砾石,让人质疑是三接工程带来的工程用砾石,像犁田般的破坏藻礁生态,尤其是要放置25公尺的沉箱可能要做45公尺的防护措施,这样的沉箱要放置300座,会严重破坏藻礁生存的环境,过去也记录海边可以看见1公尺立方大的礁块也就是「尸块」,不应该被视为「沙来沙去」的自然现象。
潘忠政也播放2021年9月4日现勘的画面,显示三接施工后,已经好几处藻礁生态受工程影响,2023年6月的调查,和过去41个点位原本都有柴山多孔珊瑚比较,只剩5个点找到珊瑚,还有现勘时过去新发现的台湾特有种「桃园红足软珊瑚」也不见了,很担心永久消失。今天现勘的G2区域的丙丁区珊瑚也少很多,中油的回复一样是「沙来沙去」,虽然G1区有比较多的柴山多孔珊瑚,不能因此说生态更丰富还要继续观察。
大潭藻礁G2丙区的柴山多孔珊瑚。记者郑国梁/摄影
立法委员陈椒华(右持手机)和潘忠政、中油、海大等单位现勘大潭藻礁生态。记者郑国梁/摄影
陈椒华认为柴山多孔珊瑚面积确实缩减。记者郑国梁/摄影
潘忠政认为大潭三接工程仍然严重破坏藻礁生态,图为G2藻礁区,远处就是三接工程。记者郑国梁/摄影
大潭藻礁G2区一早可以看见一点珊瑚,但是藻礁志工比较过去的调查,认为面积和数量都减少许多。记者郑国梁/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