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生学语言 中研院APP拉一把

脑波与学习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不同学龄的学童脑波对中文声调的反应、区分能力,更是有所不同。(李佳颖团队提供/李侑珊台北传真)

教育部砸新台币200亿经费,在全国国中、小推动「班班有网路,生生用平板」计划,但教师多认为,学校不缺硬体,应强化的是教学内容等软体部分。中研院语言所研究员李佳颖耗费10年,率团开发「注音冒险王」、「收割季节」与「每日脑点心」等语言学习APP,不仅一般学童适用,更有助于阅读障碍等特教生,在学习上更有效率。

李佳颖表示,10年前便投入研发学习或阅读障碍学童等相关教具,最早开发的是桌机板,并且与芬兰某大学学习中心合作,尔后碍于收费高昂,团队最后决定自行研发,接连开发出这3款语言教学APP。

寓教于乐 适用线上教学

特别是在去年疫情严峻期间,李佳颖说,各级学校改采线上教学,不少特教老师也使用起他们所开发的数位教具平台。其中「注音冒险王」有助于认识注音符号,「收割季节」以互动游戏的方式来学习中文字,「每日脑点心」则是一款认知训练游戏APP,适合国小学童使用。

脑波研究 分析声调反应

谈起研发APP的逻辑,专司神经语言学的李佳颖提到,设计确实与脑科学有关,即脑波与学习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团队使用听觉事件相关的脑波MMN(Mismatch negativity,不匹配负向波),来探究中文母语者阅读障碍的关键机制,不仅发现不同学龄的学童脑波对中文声调的反应、区分能力有所不同,年龄越大越稳定,更重要的是,研究也发现,阅读障碍孩童对声调的MMN反应较不敏感,才会限制阅读发展。

针对阅读障碍孩童来说,知识不一定只能透过文字传播,李佳颖指出,可采用有声或多媒体等方式来学习及评量,以免扼杀学习兴趣,透过科学研究所架构的3款APP,特别能协助特教学童累积经验值、建立语感。

李佳颖强调,开发APP是引导老师备课,提升小朋友的学习动力,并非取代老师功能。未来也希望将这款教具推广到偏乡,协助弱势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