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命關天 坦誠面對命題瑕疵

植物行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出自何者?这是日前台北市公立国民小学教师联合甄选初试自然科的一道考题。教育局最初公布答案为「二氧化碳」后,立即引发议论,部分考生申请释义,教育局经命题教授评估后,维持原公告答案,因未解释原因且影响部分考生进入复试的权益,网路持续热议,亦呈现高中教师与专家学者讨论该题答案的科学根据和合理解释。教育局经征询多方领域专家学者意见,紧急召开教甄委员会,重新审慎讨论此题,最后决议认定题目瑕疵,因「题干意义未清晰界定问题」,修正为送分题。

植物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氧来自水,这是高中生物学课程中提及的知识和概念。生物科教师认为答案为水的理由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转变为氧气」,机制应为水经光合作用分解为氢离子和氧气,氢离子将二氧化碳转变为葡萄糖,氧气则释放到大气中;微生物学家凡尼尔在一九三○年提出假说,认为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来自水,一九四一年,有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氧18,标定二氧化碳或水里的氧,证实假说。

然而,科技日新月异,科学家孜孜矻矻实验,可能也有新发现,例如植物行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是否一部分来源也自二氧化碳?只是尚未写进教科书。

阅读此则新闻,笔者感受良多。教育局能慎重看待考生的权益和「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科学传播影响力,征询领域专家学者意见,召开教甄委员会,重新审慎讨论此题,最后修正原先公告结果,并适切处理考生复试的权益,值得按赞。坦诚面对外界的质疑,勇于承认疏失,站在科学事实和理论实验依据,就事论事,才能教育学生科学工作者不固执己见、不盲从附和及不妄下决断的科学态度。

笔者多次应邀协助不同性质的命题、审题和组题的任务,深刻体会入闱工作的艰辛,尤其面对题目不能出错,不能超出命题范围,须在一定时间完成等,以及承受外界评论或酸言酸语无理性论述的压力,沦肌浃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命题审题和组题的工作可说「题命关天」,「看似平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现在网路发达,自媒体与社群蓬勃发展,攸关升学或工作权益的考试,部分试题可能登上新闻媒体版面,试题语言和品质攸关考生权益,因此命题、审题组题等是相当耗时的任务,必须同时具备「分辨、筛选、诊断、评鉴」的功能,才能设计一份取材内容具代表性、叙述精简扼要、题意清楚明确、避免争议性文字,题目须能让大多数考生快速理解、能在时间内完成,又兼具鉴别度的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