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国际消费地标建设“数字能量”
近日,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迎来3周年,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五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试点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前不久,2024年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北京召开,北京数字经济体验周暨数字消费节同步启动。数字消费以其数字化驱动、多元化共享、品质化体验、线上线下及国际国内融合的特点与优势,成为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着力点。数字消费为我国大中城市提升消费需求潜力、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注入动能,为推动生产方式转变、驱动消费模式创新撬动效能,为焕新城市品牌形象、提升国际级消费吸引力正向赋能。
如今,我国不少大中城市已具备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大中城市的商品与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缺少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商圈,对境外消费的吸引力较弱。又如,数字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平衡现象,商业网点空间布局不够合理,商贸流通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较难满足新的消费需求。另外,我国打入国际市场的自主品牌数量有限;数字消费政策和监管体系有待加强,数字消费法律法规建设仍需健全,政府数字治理能力还有提升空间。
面对新一轮数字革命,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在加强总体规划和布局基础上,应着力锻长板、补短板,依托数字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推动消费模式创新、提升国际级消费吸引力,构建具有各区域特色的数字化国际消费模式。
协同供需两端发力,培育新型消费需求,打造国际级消费地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驱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全球消费集聚辐射能力的新型消费商圈,以北京王府井、天津金街、上海南京路、广州北京路、重庆解放碑等全国示范步行街为核心,积极发展“夜经济”。
深耕数字技术优势,补上环境布局短板,搭建数字消费平台。立足我国城市群现有格局,把握未来趋势,加快千兆光网和5G网络建设,构建集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数据存储力为一体的数字消费基建底座,以倍增作用赋能“智改数转”。强化数字商贸平台支撑,聚焦数字服务模式创新,打造智慧商贸综合管理平台与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
挖掘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找准城市特色定位,聚焦数字消费新模式。挖掘城市文化IP资源,依托数字化场景、文旅IP与集聚化发展赋予老字号品牌新生命,持续开发新型消费产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RCEP合作机制,通过国潮国货出海、海外仓直播等方式提升本土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有序发展直播电商等数字消费新业态。在大中城市的重点商圈试点建设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打造沉浸式交互式数字消费新场景。在各城市积极开展消费季活动,推进智能体育、数字零售、反向定制、在线医疗、在线健身、云展览、云旅游等数字消费新模式。
完善消费管理体制,提升治理能力,营造国际消费软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和营商环境改革,加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试点城市的首店政策实施力度,以“首店”育“名店”,化“流量”为“留量”。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一方面为数字企业、数字消费者提供智慧化服务,另一方面对数字消费各主体实施智能监管,实现智慧化治理。此外,处理好消费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阶段、产业转型与消费升级、国际消费与国内消费、传统消费与新型消费、城市功能与消费定位等各种关系,加强数字消费软环境建设。 (作者:蒋 多 陈骁尧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