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竹構美學/搭乘百年林鐵,看見阿里山7件竹構建築新地景

除了竹篮、竹围篱、竹筏,竹子也能盖出各式各样的建筑?2022构筑林铁新锐展邀大众到嘉义搭乘小火车,于阿里山森林铁路沿线车站欣赏竹构作品,透过五感体验竹构美学,开启竹建筑的全新想像!

作品逐云由王识源、盛郁庭、卢彦臣打造。为一座复杂曲率的薄壳构造物。探讨将竹片加入玻璃纤维材料进行胶合成为竹复合材,打破以往竹构造多以杆状材料为构筑元素的结构印象, 图/原间影像工作室

曾几何时,竹子制品几乎从现代生活中消失,只剩满山遍野荒废的竹林,传统竹工艺产业也逐渐凋零。其实,竹子因生长速度快、固碳效率佳,是全球永续趋势下的新兴绿色资材,从精巧舒适的凉亭,到上百人使用的集会堂,竹建筑的可能性正待大众发掘与认识。

搭乘百年林铁,看见竹构X地景美学

林务局与台湾竹会携手办理的2022年第二届构筑林铁新锐展,今年邀请结构技师陈冠帆担任策展人,携手7组建筑团队于林铁沿线设置7座竹构建筑,除了探索竹子新结构手法,重新看待竹构中的「接头」,更配合林铁场域的特性,营造全新的空间体验。

作品林-铁-编界由黄卓仁和黄介二打造。铁路划过山林,彷若一道人与自然的共存边界,基地位于水社寮车站,借由构造物的引导,让人重新观察并亲近山坡的竹林风景。 图/原间影像工作室

这次设计的场域拉到阿里山森林铁路沿线车站,平日这些车站一天仅行驶一班次,错过班次想要再上山就得自行开车绕远路;此外,建筑设计者与竹工艺职人施作时也常遇到早上大晴天、下午却起雾,到了四点就得趁天色还未暗时收工下山回家,以及山区临时下雨等挑战。

作品北门翼由陈建同打造,北门驿最早是阿里山森林铁路的起点车站,取其同音字”翼”带有轻巧的鸟类意象,形塑出一个年轻有力量的雕塑感构造物,进而与现有车箱展示相结合。 图/原间影像工作室

林务局林华庆局长表示,在台湾竹产业力图创新再出发的时期,透过教育传承,可使新一代建筑、设计从业者认识竹材料及当代技术,进而打造专属于台湾的竹构设施与建筑,并透过竹构引领民众,打破竹材传统应用框架,重新认识竹材韧性与多元利用可行性。

作品竹。之境由张家维打造,竹崎曾于此地出现过四代的铁道桥,本案试图在竹崎车站,重构空间的折痕,并以此为径接续断裂的历史路径。阐述了阿里山林铁极具特色的之字形铁路与折返式车站路径。 图/原间影像工作室

作品的展览场地从嘉义制材所与北门车站,一路拓展到阿里山森林铁路沿线的车站。从北门车站到海拔127公尺的竹崎车站,途经梨园寮、水社寮车站,一路爬升至海拔1534公尺的十字路车站。各具特色的地景构造物,搭配着海拔与地景变化,呼应车站其中的文化意涵和纹理。

作品CROSS X 由洪和培、谢欣晔、蔡易庭打造。十字路车站是人们往来的交会点,目前更是阿里山林业铁路实质上的终点站和往阿里山的转乘点。希望在这个游客与居民聚集的十字路口,创造一个游客可以小憩,居民们闲暇时可小聚的亭子。 图/本事空间制作所

如作品「萤河月台」,便是设立在海拔 904 公尺、以萤火虫闻名的梨园寮车站,其利用连续起伏的拱构筑出高低起伏的型态,让停留的人如同等待萤火虫出没时,

作品萤河月台由陈华志+陈昀靖打造。在以萤火虫闻名的梨园寮车站,利用竹构搭建一停留场所、做为等候夜晚来临的「月之台」。如同动画《となりのトトロ》下雨场景中,龙猫头上的蜂斗菜叶(フキ) 图/原间影像工作室

除了现行林铁班次,未来林务局将规划邮轮式列车班次与新主题式车厢,让旅客可在部分车站下车,近距离欣赏作品,品味百年林铁与竹构建筑擦出的美学火花,看见强韧而柔软的竹子动人的力量。嘉义制材所也同步举行微型建筑模型展,让民众一次理解7组作品的设计理念。

2022年构筑林铁新锐展于嘉义制材所举行微型建筑模型展,让民众理解作品的设计理念与竹构工艺。 台湾竹会提供

延伸阅读

创森也创生/「森林疗愈」和登山健行大不同!五感体验全然放松

Take action!加入《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