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载电影历史记忆 老建筑新竹影博馆
你知道电影是如何诞生的吗?来到新竹影像博物馆,不仅可以跟着文字、影像认识电影,也可跟着陈设于馆内的早期电影播映设备,搭乘时光机寻找影像历史。
新竹市旧城区一平方公里内就有26处古迹与历史建筑,拥有全国密度最高的古迹群,而「新竹影像博物馆」就是其中之一,拥有83年历史的它,座落于东城门与新竹州厅(现新竹市政府)之间,静静竖立在车流量大、人来人往的中正路上。
还未踏进影博馆,目光就先被摆放在广场旁橱窗内的8台老旧电影放映机给吸引,包括1933至1960年代的碳精棒放映机、1970至1991年代的台制电子灯箱放映机与1990年代后的露天电影放映机台;展示柜下方则是介绍近期放映电影的相关资续。
影博馆旁的回廊上,最显眼的莫过于2辆当时跑片用的三轮脚踏车,略微生锈的铁件可看出历史痕迹,后车斗上的木箱张贴着各式经典电影剧照,仿佛乘载着数十年来新竹人对电影的满满回忆。
三轮车对面的橱窗,则记载着多位出生新竹或与新竹这块土地有着深厚渊源的数十位台湾演艺人员、电影人奋斗史,其中包括有「台湾卓别林」的美誉的许不了、金马影帝柯俊雄与知名喜剧电影导演朱延平。
再往回廊尽头走,即可进入「影像文物展示区」,入内望去,映入眼帘是保存完好的古董摄影机、放映机、留声机,还有市面上已经看不到的空调设备,退役后静静守候在角落;另外一处则是会随不同展期更换主题的展示墙面。
除了展示电影文物外,影像博物馆内还有拥有200多个座位的电影放映厅,平日晚间及假日全天都会播放台湾独立制片或经典电影,暑期还会举办儿童影展,吸引爸爸妈妈带着小朋友们来探索电影的世界,虽然参观的场地并不大,但喜爱电影的民众一定会喜欢。
建于西元1933年的新竹市影博馆,原名为「新竹市营有乐馆」,是日据时期全台第一座有冷气设备的戏院。但于1944年时,盟军轰炸新竹市区,有乐馆屋顶遭炸,导致室内座椅全毁,但四周墙面未受损。
有乐馆遭轰炸损毁后,曾经历过两次整修,第一次为台湾光复后,1946年收归政府经营时,当时将有乐馆改为「国民大戏院」,但营运至1991年即停业。
第二次整修,则是1996年,文建会在荒废的国民大戏院广场举办活动,召唤了市民的怀旧情感,经地方人士及电影学者的奔走规划,提出「影像博物馆」的蓝图,并进行整建,于2000年5月21日落成启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辖下的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订定每年的5月18日为「国际博物馆日」,提醒全世界的博物馆凝聚力量,鼓励民众认识博物馆,爱上博物馆,积极参与及支持博物馆。
2016年度「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与文化地景」,博物馆作为一个永久守护文化资产的机构,可以为文化地景付出更多能量,强调博物馆和文化资产间的连结,使博物馆更积极保护文化资产,也增强博物馆成为区域中心的概念。105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