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史博办展览 千岁耆老做伙扛茨唤世代历史记忆

▲台南市安南区7个庄头共同推选出14位曾经扛竹笼茨,合计超过千岁的庄头耆老,带领观众重返历史记忆,并为本展揭开序幕。(图/台史博馆提供)

记者林悦/南市报导

溪南寮千岁老人们扛茨再现历史!台史博馆以水患历史事件发生地,也是真实历经「扛茨走溪流」的曾文溪中下游聚落溪南寮的兴安文物馆进行展出,展期3月25日至108年1月13日,期待激起更多民众重新讨论自身历史与区域迁徙的经验,以及对地方文化口传记忆。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2017年5月,推出「扛茨走溪流:台江风土与自然」特展,获得台江民众的热烈回响,此展览透过台江地区传统民居-竹笼茨与人民遭遇水患袭击的紧密关系,观照4百年来台江土地浮复过程中、人民与自然环境相抗衡的历史生活

25日展览开幕首先由溪南寮兴安宫金狮阵热闹登场,再由安南区7个庄头共同推选出14位曾经扛竹笼茨,合计超过千岁的庄头耆老,带领观众重返历史记忆,并为本展揭开序幕。此次展览除了展出采集自同样曾于清代、日本时期,面对曾文溪水患袭击的安南区聚落溪南寮、新吉庄公亲寮、十二佃、公塭仔的文物材料外,亦首次公开《台湾日日新报》1928至1933年间溪南寮因曾文溪土堤冲陷,遭迫迁村水灾系列报导,以及台江竹笼茨匠师李养,近一甲子未曾公开上梁仪式的相关物件,借此呈现过往台江水患历史中常民生活更细致的生活样貌

台史博馆王长华表示,台史博的基地位置在台江,自筹备期间与地方社群互动友善,开馆后更透过敦亲睦邻政策,并持续邀请台江民众参观,也透过学校教育深入台湾历史的推广,期许本馆地方学工作为开台最初的台江历史文化尽份心力!这同时也呼应文化部「厚植文化力,带动文化参与」之核心理念,积极推动「连结与再现土地与人民的历史记忆」,建立从国家到地方的文化保存整体政策,落实文化保存于民众生活。

本档巡特回展选择回到台江溪南寮展出,所象征的历史意义是让历史回到地方场域,透过展览持续与社会大众沟通。台史博策展人陈怡菁表示,在1939年曾文溪完成筑堤之前,研究台湾的日本地理学者内田𪟝,曾将曾文溪泛滥情形比拟为尼罗河泛滥样貌。

当时位在曾文溪畔,傍水而居的溪南寮旧聚落,是在距今日聚落约2公里的堤防外,现今庄民称当时的家园所在为「旧厝地」。溪南寮在1928年,遭遇曾文溪大水冲击毁庄,导致庄民选择扛竹笼茨向南迁徙,遂以「扛茨走溪流」,真实描述了村庄逃避水灾的写照,是本展选择以同名为题的特展名称,来凸显这段特殊的历史事件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