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竞争力 学者促建立区隔性
学者指出,要提振香蕉外销应先做好市场调查,与其他竞争国产品建立区隔性,才能形塑台湾品牌。(本报资料照片)
据农业部统计,我国在2024年1月至9月间外销至日本的农产品总价值达5亿美金、为近年同期表现最差,香蕉销日仅有1200余吨、更创下近7年同期新低。「应好好经营日本市场」,有学者直言,农产品并非一定要低价才有竞争力,而是要先做好市场调查,与其他竞争国产品建立区隔性,才能形塑台湾品牌。
逢甲大学国际经营与贸易学系杨明宪表示,以近年台湾积极在日本推广的凤梨为例,或许价格较其他国家高,透过通路推广,无论在超市、水果摊都可看到,可持续观察日本接受度;至于香蕉过去在日本市占率高,但受其他国家竞争,应就外观、色泽及香气等能在日本消费者接受的前提下,与其他国家建立区隔性。
杨明宪提及,如农业部原本盼把凤梨释迦推广至日本,但日本人认为吃水果还要吐籽很麻烦,因而难以接受,推广农产品出口前应确实执行市场调查、了解其文化或习惯后,再据以执行。
台湾产业关联学会名誉理事长徐世勋则指出,以日本市场的香蕉来看,菲律宾或中南美洲香蕉品质已与台湾相差无几,而菲律宾就透过Dole公司整合其香蕉、凤梨出口,也能确保品质,台湾也应整合以加强外销实力,不要用高额补贴的方式让业者单打独斗,反而难保证品质。
徐世勋认为,台湾由于地狭人稠、生产成本高昂,应改变过去思维,把台湾做为研发基地,并出口种苗等高附加价值商品,与其他人力成本便宜的国家合作,到当地生产大量农产品后再出口,也能减少关税及检疫等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