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之旅 哈密瓜节】在这里,聆听哈密瓜的故事
在中国新疆·哈密“甜蜜之旅”第十六届哈密瓜节上,哈密瓜历史文化传承展览馆正式对外开放,精巧的设计和厚重的文化底蕴让游客直观了解到哈密瓜种植历史和发展变化。
哈密瓜历史文化传承展览馆位于哈密贡瓜第十四代种植传承人亚力坤·尼亚孜的院内,是目前哈密市域内精心打造的哈密瓜历史文化传承展览的专题馆。古朴的院落、错落有致的陈设,不少游客将这里作为此次哈密瓜节的打卡地之一。
游客正在参观哈密瓜历史文化传承展览馆。(视频截图)
据了解,哈密瓜历史文化传承展览馆占地220平方米,分为主厅和续厅,主厅分四个板块,分别介绍史料记载哈密瓜文献、康熙赐名伴景画、70种哈密瓜瓜模造型以及哈密瓜种植记忆,续厅主要展示历史沿革和贡瓜加格达的介绍和医药价值。在现场,70种新老品种哈密瓜模型尤其引人注意,1比1仿真展示了哈密瓜不同品种之间的区别。
在哈密瓜历史文化传承展览馆一侧,由乐器坊、刺绣坊、柳编坊等组成的手工坊展示了哈密民间文传承艺人们的作品,其中用柳条编成的柳编篮筐就是当年进贡朝廷长途跋涉的用具之一,与馆内的各种陈设交相呼应,更形象展现了哈密以哈密瓜为物质载体,印证和表现出其所蕴含的中原王朝西域经略史、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史,中华文化一体多元特质。
用柳条编成的柳编篮筐。(视频截图)
哈密瓜在哈密栽培历史悠久,清朝康熙年间成为贡品,民间出现许多哈密瓜种植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哈密瓜的种植备受各级党政领导、农科人员、哈密瓜农的重视,在瓜乡大地上涌现出一大批致力于哈密瓜科研、种植、技艺传承的人物,哈密贡瓜第十四代种植传承人亚力坤·尼亚孜就是其中之一。
亚力坤·尼亚孜今年41岁,从11岁跟着父亲开始学种瓜,从小在瓜地长大的他和父亲一样,将种好哈密瓜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他不仅主动要求将哈密瓜历史文化传承展览馆建在家里,为了传承古老的哈密瓜品种和种植技术,他每年还会种植2—5亩地的老品种哈密瓜,将古老优质的哈密瓜种质资源保留下来,目前,亚力坤·尼亚孜还保留着一些具有近百年历史的哈密瓜种子。
亚力坤·尼亚孜向记者介绍老品种哈密瓜。(视频截图)
亚力坤·尼亚孜说:“由于老品种哈密瓜产量低、不好运输等原因,种植的瓜农很少,但是这些哈密瓜的种子不能消失,要保存下来,能够让更多的人一饱口福。”
文|融媒体中心记者 傅敏婕、杨明
视频拍摄/剪辑|佳孜拉、杨可欣
编辑|李明珠
责编|王昊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