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养媳悲欢 客家戏曲看一对姊妹两样情

荣兴客家采茶剧团的《花囤女》,以客家戏的温婉唱腔娓娓道出台湾早年「童养媳习俗。(传艺中心提供)

台湾早期盛行童养媳风气。根据教育部客语辞典,客家族群更为养女、童养媳取别称为「花囤女」。象征囤积花蕊,以备开花结子,瓜瓞绵绵。作家王琼玲以童养媳题材和荣兴客家采茶剧团合作编写戏曲《花囤女》,描述一对双胞胎姊妹作为童养媳的人生境遇落差。今(5)日于台湾戏曲艺术节演出记者会带来演出精彩片段,预计于5月正式演出。

艺术总监郑荣兴表示,客家族群长辈一代常见童养媳,如自己母亲就是其一,「尤其早期客家人认为,女孩子长大就是要嫁。要等到长大再嫁,不如小时候就去夫家婆婆女儿养,减低婆媳冲突。导致早期人家只要生到女儿就给别人,童养媳、养女的风气最流行是在50、60年前,后来就慢慢减少。」

《花囤女》故事设定于台湾日据时代后。异卵双胞胎姊妹出生不久后,即出养到不同人家,姊姊到富裕家庭妹妹则到了贫穷家庭。在变动环境下,姊妹因缘际会遇到彼此,借由刻有姊、妹字样耳环,才认出对方。在姊妹花吟唱的客家戏曲温婉曲调下,尽显小人物大时代缩影

郑荣兴表示,除传统戏外,剧团近年也努力让客家戏曲演绎多元本土现代故事,继改编王琼玲的《一夜新娘一世妻》后,此回再请王琼玲为编剧,写出童养媳故事,「童养媳习俗衍生很多故事,各种状况都有,戏里参考许多不同案例,如碰到不好的先生、有钱没钱的家庭、不想与原生家庭往来等等故事。演出资讯一发出去,许多童养媳长辈都说想看。」

台湾戏曲艺术节日前已由明华园总团打头阵,以改编自漫画的《冥战录》揭开演出序幕。系列演出多达20档,从冬天演到夏日,包含台湾第一苦旦廖琼枝舞台剧导演王荣裕,都将以各自人生故事搬上舞台。明华园总团无敌小生孙翠凤表示,明华园今年也将于艺术节中演出以郑成功父亲郑芝龙为本的《海贼之王—郑芝龙传奇》,目前正紧锣密鼓排练中。

传统艺术中心主任陈济民表示,去年台湾戏曲艺术节因碰上疫情爆发,顺延至今年,演出阵容十分庞大。防疫上,则会因应指挥中心文化部防疫原则,采观众口罩消毒实名制的规定,也会配合做滚动式修正,达到安全防护,才能让演出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