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揭密》冰岛战术:美策动立陶宛推进对台关系的迷障与盲点

立陶宛去年允许台湾在首都维尔纽斯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后,中国将与立陶宛的外交关系降级。(图/路透)

一度引发中美关系与台海关系紧张的立陶宛,最近与台湾关系又有实质进展,台湾的国发基金对立陶宛的企业投资了350万欧元。立陶宛与台湾关系曾被外界分析为美苏冷战末期的「冰岛战术」运用,不过当年苏联解体固然表面上是从立陶宛独立开始,但若不是苏联国力衰微、内部分崩离析、外部遭孤立与怨怼,光靠立陶宛是踢不翻这个庞大帝国的。今天美国以立陶宛为马前卒试图打开北京对台政策的缺口,道理也是一样。

外界的评论都认为,立陶宛从变更台湾驻维尔纽斯代表处名称的做法,是美国策动的结果,这是美国多方面围堵中国的手段之一。有些分析把美国在外交上的动作与苏联解体前的外交操作相比较,称之为「冰岛战术」,实在有点「照猫画虎」的意味,如果真按照当年冰岛承认立陶宛独立的历史去硬套,很可能正好陷入拜登政府设下的陷阱中。

前美国总统雷根与前苏共总书记戈巴契夫签订战略核武裁减条约时(图),苏联国力已摇摇欲坠。(图/美联社)

「冰岛战术」成为中美与两岸关系话题,必须先厘清当年美国外交操作的背景。1980年代中,美苏展开战略核武谈判,试图化解核武竞赛造成的危机,一方面苏联经济凋蔽,庞大的国防支出难以为继,也希望从核裁军谈判中解脱出来。此时的苏联既与西方和解,加上经济困顿,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情绪浮动动,只是碍于苏联过去强力镇压的经验而不敢轻举妄动。1990年3月当时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的立陶宛率先宣布独立,主政的戈巴契夫手段较为温和,虽然政治上压制,却未派兵进行血腥镇压,双方经过近一年的谈判没有达成任何成果。

由于美苏和解气氛是主流,美国在苏联各加盟国与莫莫斯科也有大量眼线,明确掌握苏联统治集团权力已经衰微的讯息,当时老布希总统打算试探一下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的掌控能力,在1991年2月先说服冰岛表态承认立陶宛独立。当时国内声望已大不如前的戈巴契夫不想为立陶宛与西方国家闹翻,又无意对立陶宛动武,犹疑不决之际,丹麦、斯洛维尼亚与克罗埃西亚陆续承认立陶宛独立,随后克里姆林宫内部分歧恶化,不久后莫斯科发生「819」军事政变,叶尔辛虽稳住了莫斯科,其他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苏联迅速解体的大势已无法挽回。

立陶宛宣布独立时,苏联政权已摇摇欲坠,不久后莫斯科发生军事政变,但这场政治危机被当时声望正高的俄罗斯总统叶尔辛化解。 (图/美联社)

从整个历程看来,并非是冰岛承认立陶宛独立促成了苏联解体,以立陶宛的影响力,只是碰巧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因缘际会地成为历史场景的其中一个角色。至于冰岛,也只是在历史转变过程中莫明其妙地被推上台并轧上一角,既谈不上影响力,也没有发生实质作用。因此就算没有冰岛首先承认立陶宛独立,或者根本没有立陶宛独立一事,已濒临崩解的苏联统治集团仍然撑不了多久,内部一旦分裂而发生政变,加盟共和国各自独立与苏联解体都是无法避免的结果。

莫斯科发生「819」军事政变,叶尔辛虽稳住了莫斯科,保住了戈巴契夫,却无法阻拦其他加盟共和国宣布独立。(图/美联社)

拿「冰岛战术」来分析立陶宛与台湾的关系的论述,是把现在的立陶宛比拟为当年的冰岛,同时把台湾比拟为当年的立陶宛。持这种立场的人认为,未来会有愈来愈多的国家跟进立陶宛的做法,变更台湾驻在机构的名称,并最终导致台湾宣布独立。这样的想法不只支持台湾独立的人相信,很多反对台湾独立的人也这么认为。

冷静看待当年美国、冰岛、立陶宛与苏联的互动会发现,当年冰岛既未促成立陶宛宣布独立,立陶宛也没有成苏联的解体,苏联的解体完全是对内统治与权力运作机制崩溃。如果当年苏联的统治力量够强,立陶宛便无法独立,冰岛战术也不会发生效用。按照这个推论,会把冰岛战术套用到立陶宛与台湾关系上,真正担心的不是台湾会不会「宣布」独立,而是中国会不会像苏联一样解体。

苏联的解体完全是对内统治与权力运作机制崩溃,当年冰岛既未促成立陶宛宣布独立,立陶宛也没有成苏联的解体。图为莫斯科流产的军事政变促成苏联解体。(图/美联社)

回顾过去数十年来,在美中关系如胶似漆时期,美国几乎从未认真看待台湾,他们只担心台湾影响了美中关系、损害了美国的利益。因此,只要中国足够强大,可以搞定美国,就像过去数十年来美国非常需要中国,那台独就不是个问题,至于立陶宛改变代表处名称、加强与台湾关系是不是「冰岛战术」?那就更用不着担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