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钩能否奏效? 美报告:美国最终恐无法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脱钩能否奏效? 美学者报告:美国可能最终无法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图:Shutterstock)

据观察者网引述美国彭博社报导,美国政府自2018年来不断鼓吹对华「脱钩」是否「奏效」?美国两位经济学家日前的一篇报告提出质疑。「中国仍然嵌入美国供应链中」,美国彭博社8月26日以此为题引述该报告指出,尽管美国减少了来自中国的直接进口,但经由产业链在越南、墨西哥等第三国的再分配,中美的「间接供应链」联系依然完好,甚至有所加强。

这份47页报告的两位作者分别是美国哈佛商学院经济学者劳拉·阿尔法罗(Laura Alfaro)和达特茅斯学院塔克商学院副教授达文·楚(Davin Chor),

从川普政府到拜登政府,美国持续鼓吹对华金融和投资「脱钩」, 美国国会也不断公布各类法案威胁对华开展金融制裁。2018年川普政府发起贸易争端,对几乎所有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继任的拜登政府保持了关税政策,使得众多美国公司宁愿承担产业链重新配置的成本,开始将进口转向了中国之外的国家。

此外,拜登政府还在《削减通膨法案》、《晶片与科学法案》中提供巨额补贴,试图重塑美国供应链中的生产和采购决策。今年以来,部分外媒更是不断炒作「中国对美出口下降」,将此归功于美国「脱钩断链」的成效。

彭博社8月8日报导,据美国商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六个月,美国从中国进口了约2030亿美元的商品,比2022年同期减少了25%,墨西哥和加拿大已经取代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商品供应国。

报导称,过去十多年来,中国一直是美国的第一大商品供应国,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在去年达到顶峰,但这一关系目前正面临挑战,因为美国正通过「近岸外包」鼓励供应链「多元化」。《日本经济新闻》称,占全球经济总量40%的中国和美国在政策主导下出现分割,国际贸易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类似地,前述报告也记录到2017年至2022年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份额减少,而从越南和墨西哥进口的份额相应增加的情况。

路透社引述报告称,两人写道,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做法,叠加其最近颁布的产业政策以及新冠疫情,似乎确实触发了供应链活动的「大迁徙」,「美国从中国的直接采购减少了」,从2016年中国商品占美国进口的21.6%降至2022年的16.5%。与此同时,以越南为代表的低成本地区和以墨西哥为代表的近岸外包地区的进口份额则在不断增加。

只是,中国在美国进口中的比例下降,并不必然代表中美之间真正的「脱钩」。报告注意到,在越南和墨西哥对美出口增加的同时,中国也「加强」了与越南、墨西哥以及其他国家的贸易和投资活动,许多贸易额似乎只是被「重新分配」到了第三国,「通过与这些第三方国家的贸易和全球价值链联系,美国很可能与中国保持着间接联系」。

这份47页的报告提到,越南和墨西哥都与美国有着紧密的贸易联系:前者有近四分之一的出口产品都运往美国;对后者而言,美国是其最大的国外市场,吸收了墨西哥近80%的出口商品。

与此同时,越南、墨西哥与中国的贸易联系也在逐步加强。1994年来自中国的商品占越南进口的9%,2010年这一比例已激增至26%,2022年更是达到了40%。2017至2022年间,美国在越南进口中的比例确实有所增长,但中国的增幅更大。

对于墨西哥,该国直接从中国的进口比例从1994的1%增长到2020的15%,再到2022年的22%。相反,墨西哥从美国进口的比例已从1994年的69%下降到2022年的44%。2017至2022年间,中国是墨西哥进口份额增长最多的国家。

这一趋势并不局限于中低收入国家。报告指出,2017至2022年间,中国在欧盟进口市场中的份额上升了近2.7个百分点,到2022年约占总体进口的20.9%;相比之下,美国约占11.9%,同期仅小幅增长了0.4个百分点。经由对这些地区的出口,中国继续成为美国供应链上游阶段的参与者。

彭博社在报导中直言,即使美国企业已经采取措施减少从中国的直接进口,中国仍然是美国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美国与中国的间接供应链联系仍然完好无损;在某些方面——通过中国与越南和墨西哥的经济联系——这些间接联系甚至在加强。」

研究还进一步指出,美国试图「远离中国商品」的做法甚至大部分是以牺牲美国的利益为代价的。两位作者表示,美国政府政策限制而致寻找商品的形式改变,甚至鼓励转往国内生产,无形中都增加美国的工资及成本压力。

该报告在结论中提到,已经有文献证明,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几乎全部由美国买家通过提升价格来承担,但这并没有给美国带来明显抵消效益,例如改善美国制造业效率等。「人们担心,推行美国现行产业政策的代价可能比公众意识到的更广泛、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