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種危機大…互花米草「濕地殺手」 綠鬣蜥危害農作
外来种绿鬣蜥繁殖能力强,屏东一处树林有绿鬣蜥出没,移除达人到场抓捕。记者刘学圣/摄影
萧明堂是屏东县政府委托的绿鬣蜥移除高手,他察觉树上有多只绿鬣蜥,迅速瞄准后射出鱼镖,命中其中一只,他赶紧收线,并用套索将绿鬣蜥制伏后,再用胶带缠绕双腿和嘴巴,其他绿鬣蜥则四处窜逃。
这是移除团队的日常。萧明堂说,绿鬣蜥对农民影响大,常有农民对他哭诉红豆刚长的嫩芽被绿鬣蜥吃掉,「一只一年可以吃掉一分地,来十只,一年心血就白费了」。农民在地瓜园捕获满嘴地瓜叶的绿鬣蜥,也是丝瓜棚里的常客。
二○一九年全国捕捉绿鬣蜥八○六八只,去年已突破五万七千只,今年一到八月高达四万六千多只,屏东县是重灾区,约占五成。屏东县府奖励民众捕蜥换农产品,也委托厂商强力清除,盼遏止族群扩散。
农业部林业保育署表示,绿鬣蜥是来自热带的外来种,早年被引入台湾当宠物,怀疑被不肖水族业者蓄意在野外放养,逐步在野外建立族群,牠们没有渡冬习性,喜欢吃植物嫩芽和花,屏东的叶菜、豆类的嫩芽成了在地美食,造成严重农损。
屏东科技大学野生动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陈添喜说,绿鬣蜥十多年前在屏东麟洛乡出现,如今中部以南几乎都有绿鬣蜥踪迹,须思考控制策略是否出问题。绿鬣蜥入侵除造成严重农损、影响农民耕作意愿,绿鬣蜥爱打洞、钻水泥缝隙,若众多聚集,恐影响堤防及交通设施安全。
「捕捉跟不上繁殖速度」,屏县府表示,绿鬣蜥成体在野外没有天敌,繁殖快速,母蜥约三年即性成熟。陈添喜说,幼蜥第二年后存活率有七、八成,产卵数从十五到八十颗不等,野外可存活九年以上。
退休老师洪清漳号召志工到金门海岸清除互花米草。图/洪清漳提供
绿鬣蜥只是众多外来入侵种之一,有「湿地杀手」之称的互花米草名列世界百大入侵种,十七年前入侵金门海岸,这种来自美国的耐盐、耐淹滨海植物,有很强的「乞丐赶庙公」本领,以单株一年可增加一百株的惊人繁殖力,迅速占据近海生物栖地,已造成金门潮间带陆化,尤以中兰等地海滨最严重,不少潮间带物种因栖地陆化,已陆续消失。
长期关注此议题的退休老师洪清漳说,金门是赏鸟胜地,互花米草正在「没收」水鸟栖地,造成生态及观光的重大威胁,政府已花掉四千多万元移除,但常清理完不久,春风吹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