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全球经济未来风险不容低估

参考消息网5月22日报道 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5月20日刊发题为《全球经济比看上去更脆弱》的文章,作者是世界银行前常务副行长贝特朗·巴德雷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伊夫·蒂贝尔吉安。文章摘编如下:

如今的经济前景自相矛盾,令人感到奇怪。虽然以技术和能源为引领的全球市场对高额的短期利润热情高涨,但上个月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春季会议上,氛围显然很悲观。这两个全球性机构就日益增加的经济碎片化风险发出强烈警告。

碎片化危害极大

在基于近200个国家的主权之上的地缘政治体系内,相互依存的全球经济能够运行下去。这一想法通常反映了一定程度的理想主义。或许,更像是狂妄自大。毕竟这一奇怪的融合体在上世纪30年代解体过,而且分裂状态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

但理想主义并未消亡,随后全球体系在各国一致同意的规则、共同参与的国际机构、一定程度的相互宽容和危机管理的基础上重建起来。从一开始,安全方面的考虑就被尽可能地与经济分隔开来。在上世纪90年代,这点变得尤为重要。当时,拥有截然不同制度的国家开始融入全球经济。

如今这一体系的基础正在被迅速削弱,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似乎发生逆转。IMF第一副总裁姬塔·戈皮纳特最近解释说,经济碎片化可能对贸易产生深远影响,比如影响效率提升、增加宏观金融波动风险。经济碎片化还可能使流向全球南方的资金减少,破坏包括气候行动在内的全球公共产品的供应。

五个关键因素正在推动这一趋势走向经济碎片化。第一,不断增加的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不信任,降低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国家的合作意愿。

第二,关键国家越来越多地允许安全考虑影响经济政策,其中一些国家采取广泛行动来确保能够获得生产要素、使用基础设施、获取技术。虽然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各国必须保持克制。虽然全球化是逐渐发生的,但由安全举措推动的去全球化进程很可能是迅速且难以控制的,从而构成严重的系统性风险。

第三,全球北方和全球南方之间的裂痕不断加深。在许多人努力应对新冠疫情造成的影响和气候变化之际,公众和私营部门对发展中经济体的支持已经崩溃。持续数十年的、向发达经济体靠拢的趋势似乎已经中断。在全球南方,怨恨情绪在累积。2023年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净流量已经变为负数,2024年这一趋势还在恶化。

第四,气候和灾害风险快速升级。随着特大洪水、火灾和干旱激增,未来几年,许多国家都面临不稳定风险,但我们没有全球“安全网”。

第五,人工智能的指数级发展正在加剧国家间竞争,而不是推动所需的全球合作。正如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达龙·阿杰姆奥卢和西蒙·约翰逊所言,要确保人工智能创造就业、而非只是摧毁就业,法规、政策和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全球南方国家需要在人工智能监管工作中拥有发言权。

避免一体化崩溃

诚然,全球经济体系仍有许多韧性。近年来印度尼西亚、印度和巴西轮流担任二十国集团(G20)轮值主席国,这表明全球南方的大多数国家仍致力于推动相互依存和全球治理。私营部门仍具有相互依存的特点。我们仍拥有专门的国际组织、全球教育网络和全球公民社会。

但我们不能低估未来风险。我们有充分理由认为,未来数月乃至数年将带来一系列冲击和危机。如果各国领导人采取针锋相对的政策来应对,以获得相对于对手的优势,一体化的全球经济可能会分崩离析。这一过程的速度可能会令决策者不知所措,从经济阵痛到社会动荡,再到抛弃共同遵守的全球规则,这条路很短。

即使相互依存的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只发生部分崩溃,也将是灾难性的,尤其是因为这将破坏对全球公共产品的投入。对于担心移民对本国影响的政客来说,如果不在应对气候变化、扭转沙漠化趋势和减少贫困方面进行大规模投资,到2050年可能会有数以百万计的人试图穿越地中海。

对于决策者而言,国家安全必须是优先考虑的问题。但“保住”经济的举措必须和努力改善与对手的沟通情况和投资全球公共产品相结合。为此,世界领导人应该利用G20和其他多边机构来提升支持集体治理的团体和机构的地位,重点应对人工智能风险和气候变化,以及避免全球经济体系分崩离析。(编译/胡婧)